么能靠誰呢?
五省總督洪承疇是執行這個計劃最好的人選,此外還有熊文燦,此人善于招撫,孫傳庭也不錯……但僅僅這幾個人是不夠的。
這個梁錚,既然能帶兵剿匪,以弱勝強,看來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是個實干家,這倒是一個可以關注的對象。
他還會帶給自己什么驚喜嗎?
想到這里,楊嗣昌終于有了決定。
他霍地轉回頭,提起筆,在奏報上匆匆寫下了幾個字。
※※※
武大烈說的不錯,沒過多久,關于梁錚的任職文書很快就下來了。
“團練總兵?”
梁府之中,梁錚看著自己的官身文書,眨了眨懵逼的眼睛。
總兵是明朝設立的鎮守邊關的統兵官,屬于派遣性質,有戰事時,佩印出戰,戰后繳還,無固定品級。也就是說,總兵是戰時才由皇帝或朝廷指派的武官,其品級還是要看其平時所任職位,有點類似欽差的樣子。
當然,到了崇禎年間,大明王朝已是內憂外患,總兵就成為了常設官職,成為鎮守一地的最高軍事統帥,如李成梁、吳三桂等都是遼東總兵。
但是,總兵加上團練是個什么鬼?
“這個……這個……”蘇清和有些支吾,但是主子發問不能不答,只好硬著頭皮說,“也是……總兵的一種。”
“你這種好像‘呵呵呵’一樣的說法……我果然還是覺得很有問題啊。”用著失去高光一般的視線,梁錚盯住了自己的管家,“我怎么不知道朝廷還有這種官職?”
“這,這個……”
“而且,官身文書上不是該有官職品秩嘛,為什么我的這份沒有?”
“這,這個……”
蘇清和抹了一把冷汗。
所謂團練總兵,事實上就是民兵頭子。
崇禎末年,朝廷正規軍不堪調派,地方上往往自發組織民兵,守御城郭,防范盜匪。
這些民兵組織如果向朝廷表示愿意接受調派,往往會受到朝廷的嘉獎,有些運氣好的,朝廷還會把民兵頭子敕封為“總兵”,相當于從民辦轉為官方承認的準軍事組織。
這就是團練總兵的由來。
但這樣的總兵,其權力、地位還是沒啥太大的變化,也就是仍然只能管著自己手下那些民兵,只不過批了件光鮮的外衣罷了。
當然,如果這位團練總兵個人能力比價牛,受到了上級(如正牌的邊關總兵)的賞識,還是有出頭之日的,但這與“團練總兵”這個職位本身沒太大關系,只能說有個官身比較容易出人頭地罷了。
而連正規總兵都沒有固定品級,一個團練總兵還想有品級,未免也太天方夜譚。
所以“沒品級”、“不入流”、“山寨貨”這些名詞,即便梁錚再怎么不想,也還是重重敲在了他的頭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