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好官員,在危險到來的時候,他站在最高處,成為了百姓們的指路明燈。
從古至今,燃燒自己照亮他的人人從來都不缺。
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柴昭坐在桌子前,雖然臉上沒有什么表情,但是心中早就已經如同暴風中的海平面一樣,情緒洶涌,久久不能平復。
“人死不能復生,節哀。”
老半天,柴昭才開口安慰依舊在掉眼淚的里正。
是啊,人已經沒了,敬佩放在心里,眼下最要緊的,還是要讓活著的人繼續活下去,好好活下去,將他們安置好了,也對得起臨潁縣的縣令了。
“眼下最要緊的,是要安置活下來的人,今天白天的情況,我也看到了。”柴昭聲音低沉的說道:“不能再這么下去了,得做出改變才行。”
“如何變?”里正說道:“現在大家已經是一無所有了。”
“還有一把子力氣,還有一雙能干活兒的手。”柴昭說道:“只要人在,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朝廷后續的物資再過幾天可能就會運過來,至于有多少東西,我也不知道。”
里正聽到朝廷有物資要運送過來,趕緊強撐著打起精神來。
柴少卿說的沒錯,活著的人,還要繼續過日子,他這一把老骨頭,不親眼看著自己的家鄉重新站起來,就算是死,閉不上眼睛。
“這個消息,先不要跟底下的人說,畢竟朝廷那邊兒的物資,也不知道是多是少。”柴昭說道。
柴昭的心里直突突,如今朝廷忙著修各項工程,真的能拿出錢糧來賑災嗎?
萬一送來的東西不多,豈不是讓人失望?
給人希望,再掐斷人家的希望,這太殘忍了。
柴昭是個年輕人,里正年歲大,在臨潁縣這邊兒也有很高的聲望,所以有些事情,柴昭是要跟里正交代清楚的,只有身為領導者的他們兩人心里有數了,齊心協力,才能帶著這一大幫子人,重建家園。
“柴少卿,照我看,這個消息先告訴大家也無妨。”里正說道。
他提出了跟柴昭完全不一樣的意見。
“不管什么時候來,送來多少糧食,總歸讓人有個盼頭,能活下去的盼頭。”里正說道。
關于里正的話,柴昭仔細的想了想,也就明白了。
的確是個好處。
“那就按照里正說的辦。”柴昭說道。
“那明天咱們首先要做什么?”里正問道。
這幾天,千頭萬緒的,一邊兒坐鎮這邊兒,一邊心里亂糟糟的,看上去大家都各有各的忙,其實,都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點兒規劃都沒有。
原先這邊兒的人看柴昭這個官員太過年輕,心里都信不過他,但是里正跟柴昭談了一陣子之后,覺得柴昭雖然年輕,但是卻是個實實在在的好官。
活了這么大歲數了,身為里正,別的本事或許沒有,但是看人的本事,不會出錯的。
“將咱們現有的青壯分成幾個小組。”柴昭說道:“能干活兒的,有把子力氣的婦人也要一起干活兒,現在不是講究個你家我家的時候,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活下去,才能重建家園。”
至于朝廷,柴昭真不敢過多的指望。
今天朝廷動作很大,估計也顧不上這邊,柴昭在心里就只能說靠自己和這些災民了。
只要有一雙勤勞的手,一定就能活下去。
“這道是,凡事要是沒個規矩,沒個章程的話,也干不長遠。”里正說道。
“經歷過這樣一場災難之后,不管以前是不是一家人,現在也成了一家人了,災難過后,大家得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您身為里正,就是這個家的大家長,要把大家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