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柴昭的話也是以偏概全,有的也的確是沒辦法了,才會那樣做。
比如說尋常百姓,家里有生病的了,而且還是惡疾。
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錢,還是沒有治好,只能靠著吃藥維持。
為了家里的人能活下來,就只能賣身到大戶人家去做奴仆了。
這種行為看似有點兒不理智,但是也是出于無奈,才會這么做。
因為要活下去。
甚至,孝子賣身,還被人所提倡,因為說出去,名聲好。
假設說,一個書生,母親生病了,家里沒錢治,然后這個書生就去賣身了,要給母親治病。
然后人家就會說,看看,多孝順。
沒有人會議論和鄙夷這種行為。
但是這些,在柴昭看來,不是很妥當。
柴昭也知道,他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上去看這種問題,因為這種事兒,沒有發生在他身上。
若是轉過來想一想,因為想要自己的家里人活下去而賣身去換一筆急用的錢的話,柴昭也會這么做的。
因為情之所驅。
不管是親情還是什么。
但是就門口的那幫人,柴昭還是那個觀點,一點兒同情的心思都提不起來。
“唉,不管如何,都要拿出個辦法來才行。”張禹說道。
“辦法,有啊,山上不是有一些舊宅子嗎?”柴昭說道,甚至搭建房子的時候,還有一些棚子,剩下一些舊料,都給他們,城中的房子,先不給他們,想要到城中來住,那行,憑著自己的本事來。”
“城外還有荒地沒有開墾出來,干活去,把地收拾出來,明年官府按照該有的,該給的分給他們,等到春耕的時候,給他們種子,讓他們恢復種地。”
“但是,就這么跑回來,說要房子,要糧食,沒有,餓死他們也沒有。”柴昭憤憤的說道:“不正之風氣,不能長!這個時候,大家還都是在抱團取暖,不公平的事兒,絕對不準發生!要是哪些人還覺得自己要房子要地是理所應當,拿著他們以前也是臨潁縣的人說事兒,那也別怪咱們不客氣了。”
“臨潁縣的所有資料在一場大水之中都已經沖走了,沒有證據,官府說什么,那就是什么!”
對付這種人,柴昭一點兒都不覺得用一下官府的權柄是壞事。
一旦這事兒開了口子,那所有的難民都往這邊兒涌,沒有錢糧,他們現在能做的,已經是極限了。
大家都是靠著一雙手出大力氣過下去,憑啥他們上下兩瓣嘴唇一碰,就得要什么有什么?
誰慣得他們這臭毛病?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例子不能破,這口子不能開。
張禹嘆息一聲。
罷了,這事兒柴昭說的有道理,就按照柴昭說的來吧。
山上有現成的房子,修繕一下就能住,有大片的地,收拾一下,趁著現在,說不定還能種點兒什么。
等熬到明年春天,有了種子,就能恢復生產。
至于明天春天之后他們的日子該怎么熬,到時候再想辦法吧。
到明年,現在城中的這些人家里也就有點兒余糧了,大不了就讓那些人做工,干活兒,換吃的,怎么著也能撐過去。
至于像柴昭說的那樣的,只知道躺著就像過日子的人。
餓死他們也是白瞎。
也不是說他們心狠手辣,對于一些錐子都戳屁股了還不動彈的人,不等著餓死還能怎么辦?
不是人人都是他們爹媽,都得管著他們吃飽喝足的。
現在是災年,大家日子都不容易,自家能吃飽都是個奢侈的要求,哪兒有這么多心思去管別人?
“縣衙里的護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