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殿的前方,放著一把高背椅和一張桌子,平時這里是皇帝的寶座,此時則變成了彥琮的處。
皇帝早已讓侍中高元海站在寶座旁,侍候彥琮。
彥琮走到講座前,高元海連忙上前扶住彥琮,幫他上座。
這個寶座對彥琮來說,還有些高。
高元海已年過半百,須發飄動,彥琮卻眉清目秀,年紀僅有十歲。
這種場面如果不是在弘法的講席上,一定會引得眾人啞然失笑。
彥琮坐在寶座上,面對下面黑壓壓的一片聽眾他毫無懼怕,神情自然,目光炯炯。
開始講經了,他那童稚的聲音在大殿里回響著。
聽講人仰頭相望,為彥琮的學識所震動。
十六歲時,彥琮的父親去世。
彥琮回家居喪。
他利用這段時間閱讀經史子集等世典,和朝中的飽學之士相互來往。
周滅齊后,佛教衰落。
周武帝知道彥琮學識淵博,就把他請到宮內,和他談論道家的玄理。
彥琮佛、道、儒三教俱通。
他給武帝講的內容,很合武帝心思。
武帝封他對通道觀學士。
彥琮此時雖然表面上與武帝論道教,可他在內心卻依然奉佛典。
他在外面穿俗人的衣服,里面卻是僧人的服裝,并改名為彥琮。
周武帝大力宣揚道教,宣帝繼承武帝的做法,大做道場,經常是通宵是通宵達旦地進行。
彥琮因為詳知家典籍,被請來主持道場。
彥琮在談論道教時,把佛法加進去講授,使聽眾在不知不覺接受了佛法。
周武帝滅佛,慧遠在大殿上直言駁斥,僧稠等人則遠避他鄉,以求得保存實力,彥琮的做法是利用道教的外衣,來弘揚佛法。
在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翻譯或宣講佛經,本來就有用中國道家等玄理來解釋的,現在彥琮把這種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說是弘法的創舉了。
大象二年,隋文做了宰相,佛法稍有舉起。
后來,彥琮和曇延等一同奏請皇帝,繼續剃發為僧。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信奉佛教,在京中設佛法講席,四季不斷。
彥琮和薛道衡等人一起編寫《內典文會集》,供人學法之用。彥琮又為僧人撰寫唱導法,這種方法一直流傳后代。
開皇三年,隋文帝親臨道壇,看到的都是老子化胡度佛事的像,感到很奇怪。
于是下令召集僧人、道士討論此事。
此時,彥琮參與了這次討論,討論還沒有開始,道士們已經承認此事屬于烏有。
彥琮做了《辯教論》一文,指責道教的妖妄不可信。
佛教從此又占據了上風。
老子化胡之爭,是中國歷史佛道兩教爭正邪的關鍵問題。
這件事在道教典籍《老子化胡經》中有記載。
西晉時,道士王浮與僧人帛遠爭論佛道的正邪。
王浮創出老子化胡之說,認為老子西入天竺變成佛,教化胡人成浮屠,佛教由此而產生。這是在佛道斗爭中,道教借以排斥佛教的論據。
在同一年,彥琮隨文帝東巡。
在東巡中,彥琮受到晉王楊廣的禮遇。
不久,在太原鎮守的秦王請彥琮到太原去,與彥琮談論佛教。
在太原時,彥琮做了一個夢。
夢里,彥琮看一個金人,身高三丈,拿著一個玻璃碗要送給他,說“這碗里是酒,請你喝了。”
彥琮跪著接過碗,對金人說“承蒙賜我寶器。但酒是佛律所禁止的,所以我不敢喝。”
醒來后,不明白夢里的事,等到秦王把他畫的觀音像給彥琮看,彥琮吃驚地發現像上的觀音與自己夢中的神人完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