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清早,公孫弘就上了張遠安排好的馬車去了長安城建章宮。
張遠滿懷期待希望公孫弘能夠完成這一重任,其實說是為了大漢為了公家,但張遠內心深處還是有著一絲私心在里面的。
一群已經熟悉了大漢官僚系統的太學學子,劉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任由這些人才流失掉。
公孫弘到了建章宮后,就在金馬門那里等著,一直等到朝會結束,才進入到宮中面見劉徹。
眼下公孫弘還只是一個博士而已,想見劉徹要比張遠想象的難上許多。
經過幾道盤問,才有黃門侍郎將公孫弘來宮中的消息傳到劉徹那里去。
“這個老家伙不是在太學么,怎么突然來長安了?”
黃門侍郎搖了搖頭說道。
“回稟陛下,仆也不知為何,公孫博士只是說有要事要見您。
但仆想著一介博士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這才讓他在殿外候著,陛下若是不愿意見他,仆這就將他打發走便是了。”
“朝中大臣豈是你能夠妄議的,將公孫弘請進來吧。”
劉徹呵斥了這黃門侍郎一聲,嚇得他渾身一顫,趕緊退了出去召公孫弘入殿。
公孫弘年齡已經大了,步伐也比較慢,從大殿門口走到殿中央足足走了一盞茶的功夫。
劉徹眉頭微皺,心里有些不舒服。
“老臣公孫弘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公孫博士今日得空來建章宮,是有什么要事要向朕稟報的么?”
“臣有一事苦思不得其解,特來建章宮想問問陛下。”
“哦?你乃博士,大漢最博學之人,怎得也有問題要問朕?”
“此事關乎社稷百姓,非臣一介儒生所能夠知曉。”
“那公孫博士就請說說看,看朕能不能為你答疑解惑。”
“老臣謝過陛下。
臣今日在太學之中,時常聽聞學子們說起陛下。
說陛下是一個圣明之君,臣心里面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想了想大漢的情況,心里面就產生了疑問。
陛下既然是圣明之君,怎么如今卻不是太平盛世?
難道說陛下不如那些圣君嗎?
在老臣心里,陛下可比堯舜,比之周成王更是賢明,這么一想,臣便發覺當今非盛世不是陛下之過。
臣今日就是想問問陛下,到底是誰阻礙了盛世降臨?”
公孫弘將昨日對張遠說的一些話,又加多了一些反問劉徹,而且一臉的疑惑,頭上也滿是問號。
張遠還好不在此處,要不然心里面肯定又想著身邊怎么一個個的都是些戲精。
劉徹聽了公孫弘的話,面色已經沒有了剛才松弛的樣子,很是凝重。
公孫弘的言論顯然刺到了他心中的痛處。
現在大漢的局面全都是文景兩帝遺留下來的,甚至大多數大臣都是如此,說起來跟劉徹的關系不是很大,換一個皇帝搞個無為之治說不定情況會更好。
可以說劉徹沒有打開新的局面,仍然在吃老本,驕傲如他能忍這些東西么?
“公孫博士相必心中已經有了答案,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來問朕?”
公孫弘見劉徹不吃這一套,猛然將說話的聲音提高了一大截。
“陛下為何重視我們儒家?不就是想拋開原本腐朽固化的大漢吏治么?
黃老之術早就已經行不通了,可大部分的官吏仍然占著地方不做事。
您想想,這幾年來,他們是不是只有在您下發了詔書之后才做事?
前些年的蝗災,當地官府只知道將消息傳到長安,然后便不管百姓死活。
一來一去耽擱了數月的時間,就這樣餓死了數萬百姓。
去年黃河決口也是如此,若東郡太守一開始便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