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意是你想出來的?”
公孫弘臉不紅心不跳的點了點頭。
“是老臣想出來的。”
“那為何不先告知太學令張遠?”
“臣想著太學令一直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即便此事與太學學子有關系,但是牽扯到了外界種種復雜因素,太學令應該不會想著插手。
為了避免這個計劃胎死腹中,老臣這才斗膽來長安面見陛下。”
劉徹點了點頭,張遠在他心目中的印象確實如此,每一次都得自己推著向前,張遠才會往前邁一步。
“你說得對,太學令要是知道了,還真的就說不定覺得麻煩就回絕了。
既然如此這件事情便由你操辦,先看看效果,要是真的可行,便全力推廣。
太學一地學子不夠,各地郡縣的官學也可這樣做。”
“老臣謝過陛下信任,只是現在老臣只是一介博士之身,只怕無法干擾到太學內部之事。
再者說即便有陛下的命令,太學令應承,此事也要與各地官府打交道。
若只牽扯一郡一縣之地還好說,牽扯的地方多了,臣怕那些官員會橫加干擾。
畢竟此事對他們不利。”
“那你說到底該怎么辦,只要能將事情辦好,朕全力支持你。”
“老臣想毛遂自薦,眼下左內史一位空缺,臣若是為左內史,內史地界諸多官府便能夠聽臣之令。
太學本就在內史地界,如此一來,雙方的交往會更加的深入頻繁。”
一邊一直在聽著的黃門侍郎臉色一變,沒想到這一位看似忠厚老實的老頭子胃口竟然這么大。
劉徹臉色倒是沒有什么變化,只是覺得公孫弘終于把自己的想要的東西說出來了。
只要不要皇位,他才不管下面人提出什么要求。
因為他能給出去就能夠收回來,怕就怕那些表面上無所求的清歡寡欲之輩。
劉徹也被之前的張遠給搞怕了。
問張遠想要些什么,張遠來一句我想要辭官回家。
每個人要都是這樣,皇帝還怎么做。
“好,沒想到公孫博士年歲至此,還有如此心氣,真的是老當益壯。
擬旨,擢升《春秋》博士公孫弘為左內史。”
“老臣叩謝陛下!”
公孫弘見自己如愿以償,直接跪了下去,眼珠通紅,甚至還滴下了幾滴眼淚。
劉徹說的不錯,在他這個年紀還能夠出頭的人不多。
公孫弘也算是歷經四朝之人,早先年輕的時候就當過小吏,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當博士了。
家里面也沒有什么背景,換做是別人肯定就一直平凡下去,但是現在公孫弘在接近古稀之年的時候,連跳幾級,心中怎么會沒有感慨。
“朕給左內史三日的時間,處理好太學內的事務,盡快辦好此事。
朕這就擬詔,你直接將詔書帶回去給太學令,想來太學令一定會配合你辦好此事。”
公孫弘連忙應諾,心里卻是樂開了花。
想著張遠還是太年輕了,這么大的功勞直接拱手送給了自己。
拿到詔書之后,公孫弘便乘坐張遠為他準備的馬車又回到了杜縣。
張遠在太學內等了一天的時間,公孫弘沒有辜負張遠的信任,直接將劉徹的詔書都給帶了回來。
“太學令,這是陛下的詔書,有這封詔書在此,你大可自行做主學子們的事情。”
張遠笑著從公孫弘手里面接過詔書,雖然劉徹之前也曾口頭應承過,說太學內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張遠解決處理,但一牽扯到外面,張遠就有心無力。
“公孫博士此次真的是謝過你了,我明日便去長安攜手太仆為公孫博士取得左內史一位。”
公孫弘心里面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