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戰進行的順利,匈奴的渾邪王即將投靠大漢。
北方的威脅降低到劉徹即位以來的最低點,這時候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提前來臨了。
主父偃前一段時間去了齊國當國相,剛過沒多久就傳來了齊王自殺身亡的消息。
同樣傳到長安城中來的還有一則關于主父偃的小故事。
主父偃回到齊國之后,把他的兄弟還有賓客都召集起來,拿到五百金摔到他們面前,當場數落眾人。
當年你們對我愛搭不理,如今我讓你高攀不起。
然后讓他們一個個拿錢部滾蛋,往后不要再進他家的家門。
隨后迎來的就是趙王的舉報,主父偃幾乎把諸侯王得罪了遍,這次主父偃為齊相,齊王就自殺身亡。
使得一眾諸侯王有了理由,劉徹即便再不喜歡這些諸侯王,還是把主父偃給抓捕了起來。
不過劉徹卻不想直接殺掉主父偃,畢竟他覺得主父偃還是有點用處的。
另外推行推恩令沒有多長時間,就把獻策的人給殺了,于公于私傳出去都不是什么好名聲。
公孫弘跟主父偃那可是老對頭了。
這個時候立馬就跳了出來,跑到建章宮跟劉徹說道。
“陛下,齊王自殺,他連個后代都沒有,這么大的一個諸侯國因此被除,然后變成郡,歸入朝廷,主父偃乃是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
陛下如果不殺主父偃,那么您將無法向天下百姓交代啊!”
劉徹很是頭疼,他本來只想著先把淮南王給整一下,結果他丫的齊王突然自殺了。
恰好淮南國是拒不實行推恩令的諸侯國之一,而這主父偃又是推恩令的獻策人。
這個當口上把主父偃殺了,將來還真的就不好辦事。
“此事押后再說,等主父偃被押送回長安城,再定結果。”
公孫弘心有不甘的出了建章宮。
不過也無可奈何,他打算再糾集一群人聯名上奏一定要把主父偃弄死。
張遠不知道這么多事,他只知道公孫弘沒有在乎孔安國的威脅。
他知道公孫弘今日會來建章宮,直接就在宮外堵住了他。
“喲,這不是公孫內史么。”
“下官見過新安侯,新安侯大婚時下官公務纏身因此沒能去拜見。”
公孫弘這老頭子是當朝人在長安唯一一個沒有去參加張遠婚禮的公卿。
就算是張湯也給了張遠面子,帶著薄禮去了一趟。
唯獨他公孫弘牛逼,非要展現的跟別人不一樣。
“聽說你卡著太學學子的路?”
“沒有的事,只是下官管轄的地方各地官府都已經滿員,實在是塞不下人了。”
“真的滿員?”
“真的!”
“那我現在去丞相府調檔案來看一看?”
“新安侯說笑了,不過是一件小事,就用不著勞煩您大駕。
您看這天下又不是只有下官那一處地方可以塞人,您說是不是。”
張遠看著公孫弘越老越是一肚子壞水心里面就不舒服。
這老家伙表面上和藹可親,心里面卻是個睚眥必報的主,心眼小的很。
“既然這樣我也懶得說什么了,現在就入宮向陛下說清楚,把董子從江都國調回長安來。
眼看著丞相跟御史大夫日漸老邁,董子才是接替的不二人選。”
張遠知道公孫弘睚眥必報,也知道自己這么一說,將來自己要是落難了,公孫弘絕對是第一個跟劉徹說要把自己殺了的人。
可張遠還是這么說了。
公孫弘把董仲舒視作自己的一生之敵。
主要有兩條理由。
一是董仲舒認為公孫弘品行不端,公孫弘能忍?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