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種植是當著褚達的面去做的。
上林苑中不缺的就是芋頭,褚達只關心西瓜跟甜菜的產量,至于其它的他就不怎么關心,只當是張遠讓人種了些芋頭。
大漢是不缺奇人異士的,對于張遠的獨特性,大多數人都采取了包容這一態度。
長陵邑武安侯府中,籍福已經跟田蚡討論起張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從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把張遠當成是一個有政治覺悟的人看待,直到前兩天張遠來向田蚡諫言之后,才引起了眾人的重視。
田蚡在未央宮中有自己的耳目,劉徹也在武安侯府安插了繡衣使者,彼此之間的事情都很難瞞住對方。
在籍福跟田蚡討論的同時,劉徹也看到了繡衣使者傳回來的消息。
平日里沒有什么大事,這些繡衣使者是不會冒著被發現的風險貿然傳遞消息,他們這么一群人是見不得陽光的,只是張遠跟田蚡談起了關于丞相的事情,這才有必要冒險。
大漢建國數十年,朝中的勛貴早就不是當年跟著劉邦共穿一條褲子的泥腿子了,一個個的政治嗅覺都無比的靈敏,對比陽陵邑的魏其侯府門可羅雀的景象,誰都知道田蚡位極人臣的幾率最大。
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擺在劉徹面前就顯得十分的難堪。
“哼,一幫弄臣,他們一個個的都以為吃定了朕,這丞相朕都還沒有任命文書頒布下去,一個個都叫起君侯了。”
劉徹看到的不止張遠一個人跟田蚡之間的談話內容,朝中拜訪田蚡的大臣勛貴之間的內容也有許多。
太子時期劉徹沒有培養屬于自己的勢力,導致后來登基竇太后異常輕松地就限制了他的權力,平日與年輕的郎官混跡在一起,身邊侍奉的人也都沒有選用宦官,這都是在培育自己的勢力。
王遂算得上是劉徹能夠信任的人之一,這些話當著他的面才能夠說出來。
“陛下莫要動怒,就算是武安侯做了丞相,也終究是您的臣子。”
劉徹已經跟祖母因為權力鬧翻了,若是再跟自己的母親鬧翻,很有可能面臨的將是繼續被壓制。
左右翻看著繡衣使者呈遞上來的這些談話內容,劉徹的心情并不好。
前有呂后,現在又竇太后,后面還可能出來個王太后,甚至是自己現在的皇后阿嬌也對權力還有自己表現出來了極其強烈的控制欲。
看到張遠與田蚡的談話內容時,劉徹的眉目之間才有了些緩和。
“張遠不好好種地,也跑到田蚡那去湊這個熱鬧。”
假裝一副生氣的模樣,把竹簡砸到了王遂面前,有些東西直接給王遂看他是不敢看的,所以每一次劉徹總是以這種方式透露些事情給王遂。
王遂從地上撿起竹簡,偷偷瞄了幾眼,微笑著把竹簡放到了一邊的桌子上卷了起來。
“仆倒是覺得這張遠說的還挺好的,他之前作為武安侯府中的門客,武安侯對他有舉薦之恩,現在他張遠能說出這么一番話來,也是一種報恩的舉動。”
在張遠身上,王遂是下了大力氣的,時不時都會說幾句關于張遠的好話,讓劉徹對張遠的感觀也好上許多。
“怕就怕朕那個舅舅聽不進去,畢竟忠言逆耳。”
跟劉徹想象的一樣,田蚡還真的就沒有聽進去,他跟籍福雖然討論著張遠,但卻絲毫沒有想過自己要有什么改變。
“籍福先生為何要一直勸本侯驅逐門客,張遠那天都與你說了些什么?”
田蚡的臉色很不好看,他等了這么久就是為了享受這種眾星捧月的感覺,張遠說說他能夠接受,但是籍福可是田蚡視作知己的人。
“侯爺,張遠說的不錯,您現在就應該低調,等到上任之后暫且不要與陛下發生爭執,在大漢的疆域之內大肆推廣曲轅犁,收獲民心,僅僅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