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十月的一天,當朝皇帝病亡,和秦月關系不錯的當朝太子,順理成章、眾望所歸,沒有任何懸念地繼承了大統。
病去的這位老皇帝,在位雖只有十三年,但他卻做了很多歷代皇帝從沒做過的事。
比如: 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 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并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 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先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做了這么多事的這位皇帝,在民間的的口碑卻不怎么樣。他的老爹和他的兒子當政的朝代,被公認為盛世,而他的在兩個盛世中這個承前啟后的朝代,卻飽受詬病和聲討。
就連他的皇位來歷都被懷疑,很的人都認為他是個篡位的人。傳說他和朝中的大臣聯手把皇帝的遺詔給改了,說他老爹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第十四個兒子的,結果是把十四改成他這個第四子。
何以如此?很多人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比如有人說,此君情商不高,是個直線型思維的人,做事耿直且鐵腕,而且一點就著。有人傳了,自己就要去回憶,就要對當時傳世流言一條條駁斥,然后親自編纂成書,刊印若干份,甚至要求每個地方圖書館必須館藏。
一本《大義覺迷錄》牽扯出多少皇家宮闈秘聞。在他看來他駁斥了,回應了,昭告天下了,就把事情說清楚了,結果恰恰相反。老百姓的邏輯是,你心里沒鬼,你解釋個啥?本來普通老百姓哪有機會聽到這些宮闈秘聞?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研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在筆者看來,這里邊的緣由恐怕更應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歷朝歷代,皇帝在位的時間長,稱頌的聲音多,在位時間短的皇帝,聽到的罵聲多。因為,這塊土地上,從來都不缺少好歌功頌德和跟風之輩。
再者說,這位老皇帝實行的新政,例如士紳一起納糧、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得罪的是有能力發聲的階層。對于在神秘氛圍籠罩中的皇帝,一般百姓能知道多少?很多人不過是人云亦云而已。可見,有時候這所謂的“口碑”也可能有很大的水分。這位死去的老皇帝,究竟干得怎么樣,還是讓史學家去評說吧,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差不多是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最為勤政最努力做事的一個君王。
對于秦月來說,她印象極佳的這位當朝太子,當上了皇帝,她肯定是很高興的。雖然她從沒想過,也從沒指望,她能從這件事中能得到什么好處,或者是能沾什么光。
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他最敬愛的義父李如剛,在接下來的這段日子里卻好事不斷。先是從參將被破格提拔為副將,品級也從正三品提升為從二品。
按說,商州駐軍的最高長官對應的官職是參將,升為了從二品的副將,其擔負的職務肯定是要有相應變動的。果不其然,不久,新的任命來了,雖然這是預料之中的事,但接到任命,李如剛和這里的家人們還是大喜過望。因為同樣的任職令,這一次是任命可是不一樣,是回京城去做京官。自從有了兒子以后,李如剛和這里的家人們,可一直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著這一天。
“總算不用整日里再為軍營殫精竭慮、擔驚受怕了。”譚五對秦月說。
“五爺,現在說這話還為時過早。”秦月回答。
接替李如剛的人已經到任,并且兩人已經辦理完了交接。這時,李如剛是去了鳳縣秦毅那里。
離開商州了,再來這里不知何年何月,和自己的好朋友和妹妹告別,這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但李如剛此行還有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