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也是修建于明萬歷年間。同樣由于年久失修,敗落不堪。
四賢的雕塑雖然有外皮脫落,但還算完好。兩邊墻上記載的關于四賢的事跡也依稀可見,有的如“完壁歸趙”、“將相和”、“負荊請罪”等還配有壁畫。
藺相如和廉頗這一對杰出的文臣武將,一個胸襟寬闊,一個心懷坦蕩,一曲將相和,演繹了千古絕唱。他們的文治武功,也成就了分晉后的三國之一的趙國的一番霸業(yè)。
離四賢詞不遠,有廉頗和藺相如的墓葬。不遠出還有回車巷,相傳是將相和的故事中,藺相如退避三舍的地方。里邊同樣有很多的石刻碑文,慧雨和少夫人同樣看得十分仔細;秦月和譚五也同樣奉陪。
慧雨說古城邯鄲是成語典故最多的地方,成語典故中即有燦爛的古國文化、豐厚豐腴的文化沉淀,也有邊塞的風情。
比如邯鄲學步講的是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看邯鄲人走路的姿態(tài)很美,就跟著學起。結果不但沒學好,連自己走路的樣子都忘了。
價值連城說是一個叫卞和的楚國人,得到一塊玉璞,由于沒人識貨,獻給楚厲王被視為欺君之罪,被砍去左腳。楚歷王死后,楚武王繼位。他又去獻給武王,又因欺君罔上被砍去右腿。后來終于被楚文王發(fā)現,這是塊稀世珍寶。為表彰卞和,此玉命名為“和氏之壁”。后來,這塊玉到了趙惠王之手,被秦王看中。謊稱要以十五座城池換“和氏之壁”,于是又演繹出了另一個成語典故——完壁歸趙。
紙上談兵說的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法卻不切實際。
長平之戰(zhàn),趙奢已去世,廉頗統(tǒng)軍,秦國無法破趙。秦施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壁w惠以為真,派趙括替下廉頗。趙括死搬兵法,改變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結果趙四十萬大軍被殲,趙括也被秦軍射死。
南轅北轍說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他在大路上遇到了趕車去北的人,問他日去楚國。而楚國在南,告訴他走錯方向了。但對方說自己的馬好、路費充足、駕車的人本領高強。勸戒魏王,如果去攻趙,就和去楚國往北一樣,離統(tǒng)一天下為王的目標越來越遠。
胡服騎射說的是趙武靈王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在與周邊胡人的軍事摩擦中,他發(fā)現胡人的短衣長褲,騎馬作戰(zhàn)非常靈活。于是主張穿胡人的衣服,學習胡人射箭。遭到非議后他力排眾議,帶頭騎胡服,學胡人騎馬射箭。由于趙國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很快強大起來,成為七國之雄。
因人成事、三寸之舌、傷弓之鳥、負荊請罪、奇貨可居、鷸蚌相爭、黃粱美夢、一枕黃梁、奉公守法、曠日持久、利令智昏、不遺余力、破釜沉舟、毛遂自薦、背水一戰(zhàn)、圍魏救趙、智者千慮、舍本逐末、一狐之腋、三人成虎、管窺錐指、瓜田李下、路不拾遺、鹿死誰手、難至節(jié)見、坐懷不亂、補天浴日、董狐之筆、掩耳盜鈴、大儒縱盜、竊符救趙、葉公好龍、……慧雨一口氣說出了邯鄲的一百多個成語典故。少夫人說,這些成語她大多知道,但真不知是產自邯鄲。
接下來他們又就近游了武靈叢臺。相傳始建于趙武靈王時期,是趙王檢閱軍隊和觀賞歌舞之地。樓、榭、臺、閣重多而連成一體而日“叢臺”。有記載臺上原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等,結構嚴謹、裝飾美妙,曾名揚列國。武靈叢臺,也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發(fā)生地,它見證了趙國由此強大起來,成了當時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在近二千年中,叢臺經歷了無數次天災的破壞,多次改建重修。古人曾用“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詩句,描繪叢臺的壯觀,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多次登臺,觀賞賦詩。
一行人在邯鄲住了二日,又先后游玩了趙都宮城、銅雀臺遺址、鄴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