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這儼然是一個書籍的夢幻王國。
童話造型的木質書架幾乎覆蓋了整一層樓的所有墻壁,上面有序得擺滿各類書本,還有可移動的階梯通往高處拿到頂層的書。
這里裝飾的元素多是栩栩如生的花花草草,懸掛著各式各樣風格迥異有關書籍的海報以及體現知識和閱讀價值的名言警句。
金黃色燈光落下來的陰影恰到好處得把不同功能分區優雅地隔開如新書擺放區,閱讀區,支付區。
盡管到處都貼著“安靜閱讀,請勿打擾他人”的提示,但是人太多了難免吵鬧,空氣中始終浮著一層輕微的雜音。
放眼望去,閱讀區黑壓壓得滿是人。
學生為主,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都有。
坦白說,最冷清最不討喜的就是功能型的學科用書區域了,基本上人來了目標明確要買走就直接拎走了。
最受歡迎的,是課外讀本。
這場景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比起捧著厚重的世界名著、科幻讀本、歷史傳記、散文讀物或故事小說在讀的同學來說;
更多的還是抱著漫畫雜志這種輕松讀物,偶爾竊竊私語,偶爾嗤嗤地笑,分享交流旁若無人。
估計很多父母親都是很愿意把孩子送來這里免費閱讀的。
只是這些孩子究竟讀了些什么,有沒有收獲陽光,有沒有插上翅膀,有沒有汲取營養那就真是天知道了。
花寂剛一進門還不太適應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她的心里有點發怵,想如果早一點通知舒語和自己作伴該多好。
特別是忽然降落到這樣的地方,她都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找起,又從哪里開始讀。
讀書,需要時間細細品味,思考與作者的共鳴,那些讀過的句子和思想才會潛移默化得植入讀書人的氣質與靈魂里;
如果帶著太強的目的性,又抱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心態,那就可能會失了閱讀的真意,容易患得患失。
通常選擇得多了,就宛如沒有選擇。
只見花寂拿起這本,只匆匆翻了一兩頁,就忍不住在心里評判有沒有讀下去的必要,又覺得旁邊這本看上去似乎也是好的,值得一試,如是再三,大多囫圇吞棗,因此毫無頭緒的花寂沒有目的,在書堆里旋轉,這耗費了她很多時間。
時間分分秒秒就此過去,花寂竟有些心慌,好不容易盼來的機會,只是虛度不成?
正躊躇間,她的肩膀被人輕拍了一下,嚇得一激靈,原來是熟人,小學同學楊露。
盡管楊露的聲音自覺壓低了,但聽上去依然清脆活潑,富有朝氣。
“嗨,果然是你呢。好久不見了。”
花寂心里熱了幾分,遇見熟人讓她少了些許孤單的體會,但是自從楊露和白星懌他們轉學以后,都再也沒有什么往來了,何況花寂的心態際遇已經今非昔比變化得多了,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好,她心里又冷了下去,怕不知如何接話生出尷尬。
楊露倒沒有在意到這些,她很自然地站在花寂旁邊,一本一本梳理著面前書柜里的書,以確保花寂能聽得見,自顧自說
“說來真奇怪哈,平時我回家路上一個也遇不見你們這些老同學,今天我這出來連續遇見你們了。”
“還有誰?”花寂本能地就跟著楊露的話題走。
“葛泰生啊,噢,他還有個伴呢,那個伴我不認識。不過我沒來得及喊他,我就看見他和那個男生騎著車著急忙慌地也不知道去哪里。對了,你和葛泰生還是同班吧?真羨慕你們,我和高嘉悅他們就沒在一個班,不過現在也習慣了。怎么樣,到時候你會不會考我們學校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