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流行極快,所以徐佑從孤山下來,已成錢塘縣家喻戶曉的名人。但三都賦不同,作為俳賦里最為浩大的京都賦,一來字數多,二來用典多,三來生僻的學問多,既不好理解,更不好流傳。因此三都賦先是隨著張紫華、顧允等人傳到了吳縣,經過有意無意的推動,幾位世人敬仰的大儒們紛紛點評作序,競相夸贊,慢慢的引起了整個文壇的關注。然后上行下效,人人爭睹,從眾效應外加質量過硬,終于掀起了一股浩浩蕩蕩的聲潮,順江而下,借悠悠之口,波及揚州十二郡。
“小郎,其翼郎君派人送信回來,這幾日買紙的人驟然多了許多,坊里日夜趕工,連他都親自上陣抄紙了,還是忙不過來,要你無論如何,得從人市買些奴仆回來。否則的話,灑金坊就得閉門歇業,不敢再接待上門買紙的客人了,傳出去商譽盡失,長遠不利……”
徐佑雖然幾近完美的融入這個時代,但心理上還有點潔癖,對人市買人這種行為避之不及,只是劉彖從中作梗,左右招不到良人來做工,無奈之下,說不得要按照何濡的要求去人市走一趟。
人市其實不能稱為人市,官方從不承認這個說法。人市的形成,最早源自于為了處置戰爭俘虜而設立的軍市,后來成為社會各階層買賣奴隸的場所,私下里也稱為人市。六朝時奴隸來源一般有三個途徑,一是戰爭俘虜,多是北魏和蠻族;二是罪犯及其家眷、奴仆、部曲等;三是失地農民和流民。這些奴隸充斥在營戶、雜戶、樂戶等賤籍里,經過朝廷賞賜和士族轉贈,逐漸的流入人市成為供人挑選買賣的貨物。
“好吧!”
面對現實,徐佑只好妥協,道“風虎,你和冬至、履霜到人市走一遭,先買二十人回來。十五個少年男子,不要過弱冠之年,五個剛及笄的小女娘,盡量不要戰俘,犯官家的奴仆或女眷最好,其他的也可酌情選擇,你們自己看著辦。”
左彣他們領命去了,僅僅兩個時辰,帶了二十三個人回來。一問才知道,由于買的多,屬于大主顧,奴隸商人額外奉送了三個人。徐佑聽了哭笑不得,人不如牛馬,莫過于此了。
二十三人中有十五個男子,大都在十三歲至十八歲之間,瘦骨嶙峋,面黃肌瘦,一看就是長期營養不良留下的后遺癥,但精神尚好,不至于委頓不起,大病怏怏。八個女娘里有六人大概在十四五歲,正是最好的年華,眉目透著清秀,眸光靈巧多變,比那些男子似乎生活的要好一些。
不過徐佑的目光停留在最后兩人身上,這兩人一個是二十四五歲的婦人,皮膚異常的白皙,鼻子挺拔高直,一雙眼珠竟然是藍色的,頭發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金黃,單看右臉,姿容甚美,可左臉被燒傷了大半,疤痕外露,蜿蜒如同鬼魅,讓人望之生畏。
她的右手,竟然牽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
徐佑眉頭一皺,道“嗯?這是怎么回事?”
一群奴隸站在院子里,不知道新主人的脾氣和品行,也不知道要被分配從事什么工作,一個個戰戰兢兢,頭不敢抬,聽到徐佑略帶點怒氣的質問,有一個女娘可能過于緊張,雙腳一軟,癱坐到了地上。
徐佑于心不忍,道“先把他們安頓下來,男子由李木負責,女娘由冬至負責……還有,秋分,給他們做點吃的,不要太油膩,清淡一些,免得腸胃受罪!”
“諾!”
秋分、李木和冬至馬上去安排,徐佑看了眼左彣和履霜,道“你們兩個跟我來!”
進了房間,左彣還沒來得及說話,履霜撲通跪了下來,雙手交疊,螓首貼著地面,道“請小郎責罰!”
徐佑轉身側坐蒲團上,道“你犯了什么錯,要我責罰?”
“婢子不該擅作主張,帶了那一老一小回府!”
“臨出門時,我吩咐的話聽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