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神幽虛二觀之前,有條從懸崖邊突兀出去的山脈,仿佛巨大的磨盤,鑲嵌在仙人峰,整個山石平整光滑如鏡,依此山勢,單獨而建成一個寬闊的廣場,方正七百余步,九九八十一根十余米高的華表石柱擺放成九宮方位,柱頂放著用銅鑄的玄武朱雀白虎青龍四靈,柱身雕刻著日月星辰靈丹異獸,柱座雕成龍頭,口銜五色結彩,栩栩如生!
廣場正中,是新建的傳箓臺,跟錢塘觀的規制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壇分三階,象征三天三界;立四柱,謂天地日月;設八門十方,為斗宿星君;上五供,喻四季五行。
但論起規模,錢塘觀的壇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這座傳箓壇高丈,用白玉石堆砌而成,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凌霄寶殿,雖造型拙樸,卻宏偉壯觀。
徐佑來時,已經人山人海,放眼望去,皆玄冠、黃裙、絳褐、紫帔,估計不會少于一千多人。找到馬一鳴詢問,才知道今天不僅僅給他授箓,而是給整個揚州治舉辦的授箓大典,自正治以下,五大靈官、各五百箓將,百五十箓將、五十箓將、十箓將以及新晉的箓生,部由袁青杞為之授箓,不再假手他人。
“箓生?”
徐佑現在的身份就是箓生,可那是由馬一鳴一個十箓將窩在小小的錢塘觀就可以完成的授箓儀式,跟眼前的宏大和肅穆完不能相提并論。
烈日高升,山風徐來,千余人的廣場寂靜無聲,人人穿法服、背法劍,凝神屏息,仰頭張望,等待袁青杞在揚州治的第一次公開亮相。
這段時日,左神元君寧長意闖出好大的名頭,可除了少數人之外,大多教眾并沒有見過她的真容,只是聽說這位祭酒長的美若天仙,渾不似凡塵該有的人物,可又平易近人,虛懷若谷,絲毫沒有為上者的架子和排場,不惜以祭酒之尊,深入不毛,扶危救困,傳法度人,常懷大慈悲之心,故而黎庶敬服,道民仰慕,萬眾歸心。
今日,林屋山授箓大典,終于可以目睹祭酒風采,很多人激動的無法自持,踮著腳尖,迎著烈日,連汗滴落都不敢去擦,唯恐眨眼的工夫錯過了寧祭酒的出場。
徐佑站在前列,半柱香的時間,已經有數十人過來和他見禮寒暄。天師道號稱尊卑大小如一,其實門內最講究上下等級之別,徐佑即將成為揚州治正治,這不是秘密,袁青杞派宮一給部分人通了氣,然后幾乎所有人都得到了消息。在他們看來,徐佑這個正治是袁青杞親自舉薦,孫冠核準拔擢的新星,年紀輕輕,前途不可限量,此時交好,正當其時。
身側的馬一鳴水漲船高,跟著徐佑受了不少的恭維,等眾人散去,徐佑低聲問道“怎么多是十箓、五十箓將,其他百箓和靈官呢?”
馬一鳴解釋后,徐佑恍然大悟,白賊之亂幾乎將揚州治連根拔起,自祭酒以下,曾經的那些靈官、百箓部死于非命,只有馬一鳴這種不受重視且位于底層的老油子活了下來。結果就是,不僅錢塘觀,揚州治一百三十座道觀,幾乎都是由區區十箓將坐鎮,非是袁青杞輕忽大意,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過,禍兮福所伏,正因為都明玉將揚州治一掃而空,袁青杞才得以放手提拔、安插和重用自己人,徹底將揚州治控制在手里,今天的授箓大典,就是第一步!
巳時正!
東側鐘樓的神鐘響起,先是一下比一下緊,接連十三聲,然后慢慢悠悠的又敲響了十四下。眾道人虔誠無比,齊齊稽首,口中誦道“洪鐘初叩金鈴聲,下徹幽冥戒鬼聽。學道修真皆有分,護持無魔勉力行。洪鐘二叩山門旺,道妙律法永長興。陰陽一炁來運化,志心皈命迷悟成。洪鐘三叩圣神通,三界四生盡太平,云朋良友登道岸,護法神靈保安寧。洪鐘四叩……”
音律盎然,自帶道韻,仿佛涓涓細流從四方八方而來,最后匯聚成了大江大海,從九天上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