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繁榮。
真要是蘭京遷到了鄴城,不出年,必然破敗。
那時候,守著平城等死嗎?
見元瑜的意志不可動搖,尤其現在的大魏,皇帝的權力空前集中,他們實際上沒有太多反抗的余地,眾臣無奈俯首應諾,齊呼萬歲。
于是遷都之議,就此篤定。
半個月后,大軍浩浩蕩蕩,抵達鄴城,早有準備的冀州刺史出城迎駕,把方方面面安頓的極好,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大臣們也容色稍霽,肆無忌憚的飲酒作樂,以補償這一路的勞苦。
新任中書監陸宏入見元瑜,道“陛下既然定都鄴城,宗廟宮室,不能馬上遷移,還請陛下暫返平城。等萬事齊備,再蒞臨新都,免得局促。”
元瑜才了卻畢生最重大的革新,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容不得半點違逆,指著他的腦門,罵道“鼠目之見,天子不在國都,還要去何處?滾出去,無復多言!”
陸宏唯唯辭出,臉色陰沉似冰,恰好遇到何濡進宮,兩人交錯而過,互相如同不認識。
“陛下,中書監是不是來勸陛下先回平城的?”
“陸宏老了,越來越難體諒朕的心意,到了鄴城竟還喋喋不休,被我罵了出去。”
何濡似乎是為陸宏說話,道“難怪我見他臉色不豫……陛下,中書監三朝元老,朝中門生故吏遍地,還是要給他留點顏面……”
元瑜突然道“臉色不豫?”
何濡忙道“可能是臣看錯了……陛下也知道,我在大魏是孤臣,向來不受大人們的待見,他只是厭惡臣,應該不是心懷怨望……”
“來人!”
元瑜怒道“傳旨,免去陸宏中書監之職,送他回平城去,交給其子好生看管。”
何濡急忙跪地,仿佛被元瑜的王者之怒震懾,連頭也不敢抬起。
等宦者領旨而去,元瑜怒氣稍平,曾幾何時,他怎么可能一句話就免去權勢最盛的中書監?八大人官的朝議都通不過!
自從有了何濡,辯親疏,正名位,改廟號,降爵位,終于把那些分散在各個部族和大姓手里的權力收歸了皇帝所有。
這才叫“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你認為誰可繼任中書監?”
何濡抬起頭,道“北安王元禎,淵規內斷,忠謨外舉,受律揚旌,克申廟算,可為中書監。”
元瑜很是滿意,何濡不為自己求官,也不趁機結黨,舉薦和崔伯余等相熟的人繼任,反而北安王元禎是元瑜的心腹,歷來支持他的所有決策,是中書監最合適的人選。
“好,由你擬旨。”
這是給何濡機會,讓他示恩于北安王,畢竟一個朋友都沒有的孤臣,連皇帝也知道,在魏國這樣的政 治環境里,活的不會太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