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地下戰場自有秘府去負責,徐佑沒有過多的關注,外侯官經過上次的重創,就算恢復了些許,也只是疥癩之患,并不足慮,等摸清楚他們的活動規律,適當的時候可以給北魏送個大禮。
接下來一段時日,察舉、征辟和選拔的人逐漸從四面八方匯聚金陵,大將軍府的僚佐全部到位。其中五成是門閥世族,三成是寒門士子,還有兩成是從軍中選出來的精明強干的庶民白衣,這些庶民只能屈尊佐貳之職。雖然他們的能力或許更強,但出身低賤,這就是原罪,若非徐佑堅持,幾乎不可能直接進入大將軍府這個帝國的軍事樞紐任職。
這個比例不算最優,徐佑并不滿意,可目前只能做到這個地步,好歹各大門閥舉薦過來的子弟都是有才干的,并沒有尸位素餐之輩。
戊辰日,晴,宜祭祀、祈福、議事。
徐佑身穿朱紫,衣畫華、蟲、藻、火、粉米、黼、黻 之象,謂之七章,頭戴繁冠,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鼠尾為飾,腰佩山玄玉,斜挎玉具劍,在節堂正中升座,堂下左右分立,三十二名僚佐躬身下拜,齊呼大將軍。
他沒有長篇大論,簡單的說了兩句,道“……我和你們中有些人相熟,有些人還不太熟悉,不過能入得府門,皆是當世俊杰,今后當戮力同心,勇于任事,負起守境安民之責,外御索虜,內懾賊逆,盡忠職守……”
之后徐佑又進行了一對一的單獨談話,除過以前的老熟人,又有三個人引起他的關注。一個是庾騰,秘書丞庾白的兒子,尚書令庾朓的侄孫,出身門閥,年方二十出頭,可不知怎的,性子極為老成持重,徐佑問他的問題,往往想上半天才回答,但言簡意賅,直指核心,回答完之后立刻閉嘴,絕不肯多說一字。
另一個是魏白容,會稽寒門,家人死于白賊之亂,流落錢塘后加入了翠羽軍,進虎鈐堂七期培訓,在青徐戰場立過多次戰功,長于應變,素有急智,被齊嘯舉薦給了魯伯之,成為大將軍府外兵曹屬。他和庾騰完全相反,徐佑每問一題,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雖稱不上盡善盡美,但是已有幾分統籌全局的樣子了。
還有一個是金曹掾蔡喜,金曹掌內外庫藏、權衡量度事,十分重要,原本金曹掾的合適人選是計青禾,但魯伯之離開楓營,計青禾需要留下來配合韓寶慶的工作,所以祖騅舉薦了蔡喜。蔡喜是他多年前收的弟子,頗有經濟之才,徐佑和他深入聊了聊,確定此子不再計青禾之下,好好歷練歷練,將來未必不是戶部度支司的備選之一。
譚卓和魯伯之都是領軍的人,秉承徐佑的意志,以軍法治理大將軍府,每日準時點卯,三通鼓不至者開革出府,并奏報朝廷,永不敘用。又精簡了朝廷諸衙署那些繁瑣的議事、辦事和反饋章程,實行垂直管理,劃分責任到人,不許扯皮推諉,獎懲分明,很快就讓這個新誕生的軍府完美的運轉起來。
何濡領著參軍司的眾參軍,效仿翠羽軍舊例,通過沙盤推演,排兵布陣,計算敵我兵力,加上天氣、地形、人心、河運等各種因素,制定多套戰略戰術方案。徐佑則出入內朝,和安休林以及諸臺臣們就用兵事宜進行討論,此次對西涼是滅國之戰,如何調動優勢兵力,形成雷霆一擊,并尚有余力應對北魏可能的干涉,成為內朝最為關切的問題。
直到十二月初,朝議終于達成共識,決定于明年三月,黃河解凍之后,調集青徐三萬人,中軍十萬人,揚州軍三萬人,荊州軍五萬人,水軍兩萬人,梁州和姚晉麾下兩萬人,共計二十五萬人,號稱八十萬,分四路西征涼國。
二十五萬正兵,加上輔兵和役夫,每天消耗的糧草都是天文數字。雖然以楚國國力之盛,府庫充盈,如南陽、襄陽、壽縣、漢中和彭城等戰略重鎮都造有常平倉,可要確保這么長戰線的充足供應也頗有壓力。為了減輕后勤補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