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帶了七日的口糧。現在才過去兩天,咱們無論是趕往渤海,還是陽信,都足夠用了。”唐淵盯著張努說。
“還有那些壯丁呢?”張努道:“咱們現在還不知道納蘭信能招募道多少壯丁,如果招募來三百人,咱們的糧食立刻就少了一半。”
張努的性格擺在那里,立場擺在那里,他有他的道理,有他的堅持。
唐淵知道直接跟他說,肯定會被拒絕。
唐淵想了想,走到張努身邊,道:“老張,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說,咱們打仗,是為了什么?”
張努一笑道:“當然是為了朝廷,為了皇帝。”
唐淵搖了搖頭道:“可我認為,我們打仗是為了百姓。無論是誰當了皇帝,其實我都不在乎。如果突然出現一個人,能像秦始皇那樣,消滅所有國家,統一華夏,徹底結束這樣的戰亂。我寧愿幫著那個人,推翻大梁。”
“唐淵,你這話可是大逆不道。”
“沒關系,只是私下里跟你說說。”唐淵一揮手,示意陳豹把他的命令傳達下去,要求每個兵,讓出一日的糧食給城中即將餓死的百姓。
讓他們有力氣,出城去拔野草。
如果吃了這些糧食,還沒有力氣站起來,那就各憑天命了。
——
糧食已經發下去了,一開始百姓們還沒什么反應,可到了下午,陸陸續續有些人來到縣衙,他們也不大聲喊叫,只是跪在縣衙門口,向里面磕頭,口中碎碎念叨著什么,抹著眼淚離開了。
就算聽不到他們說什么,飽經風霜的老將張努或許也猜得到。
自從唐淵下令開始放糧的那一刻開始,張努就與唐淵慪氣,不說話,偶爾憤憤罵一句,還是說:待我見到唐琪將軍,非告你一狀不可!
可當他見到有越來越多的窮苦百姓跪在縣衙門口的時候,他就再也不說那些話了。
唐淵正在低頭看書。
這是他從縣衙的書柜里找到的一本《治國策》和一本《縣志》。里面記載了許多歷史事件,他當故事書看,看得津津有味。
張努走了過來,“我問你一個問題。”
“問吧。”唐淵放下書。
“上午的時候,你說如果有一個人能像秦始皇一樣統一神州,那么你寧愿幫助那個人推翻大梁。”
“對,我是說過。”
“可如果那個人是胡人呢?”張努的臉冷得像一塊冰。
唐淵一笑道:“胡人也是人,胡人的百姓,也是百姓,應該一視同仁。挑起戰端的,是他們的部落首領、大汗、國王,這些人不能代表百姓。不過這里面有一個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因為胡人人少,所以他們當上皇帝,一定會感到不安、惶恐、顧慮重重,因此會想盡辦法壓制漢人。可如果是漢人當皇帝,卻不會有這種顧慮,而且還會多方面照顧胡人。為了大局著想,所以我選擇后者,而不會去幫助胡人。”
聽了唐淵一席話,張努沒說話地走了。
后來他再沒因為唐淵發放軍糧給百姓,而提出任何異議。
門閥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