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一會,遠處土路揚起一條滾滾塵煙,伴隨著鼎沸的人聲,黑壓壓的隊伍漸漸出現在林子前面。
隊伍比較混亂,士兵們大都穿著破舊的短衣褲,尤其拉著牛車的后隊中很多人還敞著胸,赤腳上穿著草鞋,肩扛的刀槍和軍旗七倒八歪。
中間一隊騎在矮馬上搖搖晃晃的騎兵,雖軍裝兵器還算整齊,卻也紛紛脫下了頭盔,一副懶洋洋的模樣。
騎兵中間,有一位將領模樣的,身著甲胄頭戴金盔,卻也是臉色潮紅,汗流浹背。
令林嘯大吃一驚的是,在騎兵的后面,竟然出現了十多頭緩緩邁步的戰象。巨大的戰象每邁出一步,便震得干硬的土路咚咚作響,氣勢十足。
每頭戰象背上,都綁著一副搖籃樣的象鞍,象鞍內站著名士兵,每名士兵不是手持弓弩,便是手執長矛。
“怪不得走得這么慢,原來出動了坦克啊。”林嘯皺了皺眉,舉起望遠鏡細細觀察起來。
他有點后悔沒給段正宏他們火力組的幾位配備機槍了。
官軍前隊已經見到山口的敵兵,很快亂糟糟的停了下來,有人趕忙向后奔跑去向領兵官報告。
黎福,后黎朝金吾將軍,武定侯,是王城殿前禁衛軍統領。此次因得報有小股不明亂匪攻陷海防,后黎朝宰相,實際執政官鄭納虎,便命親信黎福領兵平亂。
領兵官黎福領命后,匆忙調動駐海陽禁衛軍,聯合太平駐軍,共同出征;同時令志靈駐軍南下夾擊,以求一擊而潰。因禁衛軍戰象行軍遲緩,這才姍姍來遲……
憑心而論,黎福不是個輕狂的人,與南朝阮氏的多年交戰,使他成長為一名用兵謹慎,勇猛而不失狡黠的將領。只可惜長期以來,安南南北朝的軍隊都是裝備低劣,軍紀渙散,就算是禁衛軍也是穿短褲草鞋的叫花子軍隊,只不過刀槍劍戟比地方駐軍齊整一些而已。
望著自己麾下一片亂糟糟的樣子,接報后黎福面沉似水,皺著眉頭打馬上前。
前面敵軍只有百來人,卻都是奇裝異服,手持插著短劍的火銃,黎福瞇了瞇眼,提起馬鞭喚太平守軍領兵官上前,命其整隊組織沖鋒。
對于火銃,黎福當然是知道的,盡管齊射的殺傷力尚可,但放槍速度太慢,射程又不比強弓遠多少,對付火銃陣的最有效辦法就是重兵集團沖鋒,拼著用人命填,一個沖鋒就能破陣。
所以,盡管禁衛軍也是有火器營的,但黎福根本就沒帶來,一是因為他不看好火銃的殺傷力,二是他認為平定小股亂匪根本沒有必要帶中看不中用的火器營。
當時的安南南北朝軍隊,盡管軍紀不佳,后勤不濟,但也是裝備了火炮和火銃的,只不過由于鑄造水平不高,其火炮和火銃的質量比同期大明的要差得多,不僅射程不滿百步,還常常炸膛。所以南北戰爭雙方仍然主要用冷兵器決勝負,火炮主要用來守城,火銃主要用來嚇人。
正當越軍前鋒整隊欲沖鋒的時候,徐天石和段正宏卻正在和林嘯通過對講機通話,林嘯提醒他們越軍中有戰象隊,并告訴他們戰象最怕火,對付戰象最好使用大量的手雷。
“要是有炮就好了。”段正宏通完話嘀咕了一聲,立即大聲呼喝道“體都有!子彈上膛,沒我命令不許開槍!”
越軍沖鋒的,在散兵線前一里路遠處,其實已經在16突擊步槍的有效射程之內,但段正宏喜歡放近了再打。
隨著一聲令下,越軍舉著刀槍,嗷嗷叫著沖了起來。
300米……
200米……越軍開始提速,初上戰陣的舊港營士兵立姿舉槍,挺立不動。
100米了,已經快進入越軍弓箭兵的殺傷距離了,越軍開始沖刺了。
段正宏仍沒發令,瞇著眼估算著距離。
80米!
“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