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軻百般無奈,只得提出最后一個條件。
明軍提出的租住區實在過大,尤其是海陽,作為拱衛東京的東大門,就在東京臥榻之側,若由明軍駐扎,那安南朝廷就將威望掃地,日后極易激起民變。
這一點,是鄭軻的底線,萬萬不敢答應。
林嘯本來也沒想要那么大地盤,這是故意留給對方殺價的籌碼。真要是按開價,那根據地得有兩千多平方公里,那里有太多的安南本地人,他的管理壓力太大。
而在大明重新崛起之前,確實很難讓藩屬國百姓心悅誠服地歸化,甘做真正的大明子民。
于是林嘯順水推舟,苦著臉勉強答應讓步。
雙方商定以波石河為界,東邊歸明軍控制,西邊歸越軍控制,取海防與海陽的中間地帶為雙方勢力緩沖區,雙方都不得駐軍。
林嘯清楚,即便如此,他們還有將近一千平方公里的沿海狹長控制區,無論以后形勢如何發展,都足夠轉圜了,真要對付安南軍隊,根本不需要什么防御縱深。
說到底,他的近期目標只是安南的錢糧,而一個繁榮穩定的商埠和軍港,則是為以后打下的基礎。
雙方談定,鄭軻回城復命。
林嘯卻命人捧出一個外觀樸素,做工卻頗為精致的木匣。
“一切有勞鄭將軍了,這是在下的一點小小心意,還望鄭將軍不要嫌棄才好。”
鄭軻接過木匣,也不方便當面打開驗看,只覺并不很沉,料想不是金銀,客套幾句便收下了。
直到坐上回城的牛車,鄭軻才打開木匣,只見木匣內藍色絲絨包棉的內襯中間,躺著一把極其精致的嶄新手銃,其槍管烤藍發出微微的幽光。
鄭軻拿起手銃,掂在手中感覺非常趁手,細觀其造型結構,卻并不是平常的火繩短銃,估計是和林嘯他們自用的火銃一樣的西洋貨,鄭軻當下心喜,對林嘯自然多了幾分好感。
這禮物,確實是一把現代手槍,是一把貝雷塔92手槍,后世美軍三軍裝備的世界名槍,其做工之完美,結構之精巧,在目前這個時代堪稱絕世藝術品。
當初林嘯在海防逛集市的時候看到有商販在出售各種尺寸的木盒子,林嘯看到其做工精細,用料上等,頗為喜歡,就托龔振浩使人買了一些,準備將來回國作為送禮禮品的包裝之用。
見鄭軻也算是個磊落的硬漢子,林嘯心生好感,決定送他一把手槍把玩。
不過林嘯也多了個心眼,雖然明知他們根本無法仿造,也只給了他一個彈匣,壓滿了15發子彈,并未另外奉送子彈,也不教他如何擊發,讓他自個琢磨去吧。
禮物是用來珍藏把玩的,不是用來殺人的!
……
鄭納虎當然對林嘯的獅子大開口很憤怒,糧食還則罷了,光京城就存有幾百萬石,關鍵一千萬兩白銀卻使他非常牙疼。
安南國是個典型的農業國,商業還并不十分發達,國的金銀礦年開采量也不過數十噸的水平,年產白銀充其量不過百萬兩;雖然人口光北朝就有七百多萬,每年向農民收取的賦稅卻有大半是以實物抵充的,實際收交的賦稅銀每年不過二、三百萬兩。
現在林嘯一開口就搜刮了安南國北朝近三年的賦稅,那接下來的幾年安南政權的運轉將極為艱難。
還讓不讓人愉快的當國王了?
“這,這與滅國何異?”鄭納虎恨聲道。
可是打又打不過,又有什么辦法呢?
思前想后,還是擋不住明軍提出的后兩個承諾的誘惑,鄭納虎只得咬牙答應。
以前由于要和南朝爭正統,他不得不表面維持后黎朝的名義。現在,要是明軍真的能相助平定南朝阮家,那么不僅可以增加四百多萬人口的賦稅,彌補財政虧空,關鍵是后黎朝那塊最后的遮羞布也沒必要存在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