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某終于可以在人生的晚年名正言順的登上大位,而且,是世襲的……
在鄭納虎又是牙疼又是心癢的復雜心情中,雙方終于達成正式協議。
……
閑話少說。
轉眼又是十天過去,安南國迅速更弦易轍,鄭納虎成功上位,廢了黎維真,自封安南王,在鄭軻等一干實力派親信的擁立以及后黎朝遺老遺少的捶胸頓足下,躊躇滿志地當起了安南國主。
上貢大明的首批糧餉船只等物資也基本已從各地調運到位,有些糧船已經開始發往海防。
林嘯決定班師,回海防。
安南國內的宮斗破事他可沒興趣,但還是應鄭納虎所求留下了肖凱峰和祝俞嘉帶領三連主力暫留營地,一方面幫助鄭納虎震懾后黎朝遺老;另一方面監督糧餉物資的后續調運。
數天后,林嘯他們乘坐的“獨角獸”帶領著物資船隊浩浩蕩蕩的抵達海防港。碼頭上旌旗招展,人山人海,李濤和龔振浩他們召集了當地已達數萬之眾的大明百姓夾道歡迎。
海防已成為大明難民避難地的消息早已傳出,流落在安南各地的大明難民聞訊紛紛趕來,人數越來越多,眼下已達七八萬之眾。
在林嘯的計劃中,以后回國打開局面后,必須盡快恢復安南和大明乃至淡馬錫之間的海上商路。
他知道南明小朝廷必定窮得叮當響,義軍必須自籌糧餉養軍濟民。
況且,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擊潰清軍,光復中原,他還想開疆拓土,恢復華夏榮光。相對于他的龐大計劃來說,目前這些糧餉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以商養戰。
海防作為安南北部最大的海港和最重要的商品物資集散地,有望成為一個非常繁華的城市,需要大量的民工。
當然,眼下這么多難民的安置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稍作安頓,林嘯便攜李濤、龔振浩等人匆匆出門,上街視察新城建設情況,既然難民人數超出原有預計,新城規劃也必須擴大規模才行。
一個月以來,新城街道在三千名俘虜的努力下,已初具模樣。
除了主街道的石板路面尚未鋪就,街道兩側的一溜商鋪住宅卻已基本建成,且都是帶有后院的青磚瓦房,甚至很多鋪面還是二層樓房。
這些商鋪,林嘯準備以后租給各地前來經商的有實力的商戶,收取一點租金是小事,為商家方便,即是與己方便,生意越紅火,他能收取的賦稅才越充足。
原有的石質碼頭已擴建一新,碼頭前的堆場旁空地上,新建了十幾座大糧倉,用以存放安南朝廷源源不斷上貢來的糧餉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