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當兵。
同期的清軍倒是不欠薪,但軍餉更少,普通士兵只有每月三兩左右,因此軍紀更壞,搶掠成風。
現在林嘯他們把義軍餉銀提高至每月五兩,在當時是一個很高的收入了,至少足夠維持軍屬一家的小康生活了,這樣一來,軍屬就成為了周邊百姓羨慕的對象,家有青壯的爭相送子從軍,民心極為踴躍。
……
三千多名越軍俘虜已經依約釋放,治安巡邏任務由二連接手,后勤排領到了新的任務,在碼頭旁新建的倉庫前,搭建了一座高臺,掛起“大明義軍招兵處”的招牌,忙碌地開展著一應準備工作。
第三天一早,看到告示或聽到消息的年輕人紛至沓來,一時間熙來攘往,人聲鼎沸,很多人都是在建筑工地請了假直接跑來應征的。
高臺上招兵登記處更是摩肩接踵,人潮擁擠。后勤營的士兵大聲招呼著大家排好隊伍,挨個登記。
輪到登記的年輕人經過簡單的詢問,過關者便能領到一張登記表。
登記表內逐行標明是否家中獨子、有無身體殘疾、是否婚配、姓名、年齡、籍貫、是否識字、是否練過武,以及測試一、測試二、測試三、測試四等字樣。
登記處的士兵只詢問前幾項內容,然后逐項注明。識字或練武者,后面便打個勾,凡是家中獨子者,或身有殘疾者,以及年齡不在18至25歲之間者,就不發表格,婉言勸退。
領到登記表的年輕人,每滿二十人為一隊,便有人領至高臺前的測試場地,那里共有四處測試項目,林嘯讓他的幾名特戰隊員親自分頭把關。
第一處是投擲測試,由徐天石負責。
場地上一根石灰白線前,放著幾塊差不多大小的石塊,前面一定距離處同樣劃了幾條白線。
凡是能把石塊扔過第一條白線者,便算過關,徐天石就在“測試一”欄目后面打個勾;凡能扔過第二條白線者,徐天石就打一個三角符號;偶爾有扔過第三根白線者,徐天石就打一個五角星符號。
連第一條白線都扔不過的,便被淘汰;過關者,就有人領至第二處測試場地。
第二處是彈跳測試,由段正宏負責。
場地上同樣劃了幾根白線。凡是能原地蹦過第一條白線者,便算過關,段正宏就在“測試二”欄目后打一個勾;能蹦過第二條白線者,便打一個三角符號;能蹦過第三條白線者,便打一個五星符號。
第三處是力量測試,由夏博敏負責。
場地上放著一個石擔,石擔重約八十斤。測試方式很簡單,凡是能連續舉起石擔五次者,便算過關。為防止受傷,也不要求超過五次,夏博敏就在“測試三”欄目后打一個勾。舉不滿五次者,便被淘汰。
第四處是耐力測試,由張晨楓和李涵之負責。
測試方式也很簡單,凡是通過前三項測試者,組隊繞圈跑步。
場地外圍事先用石灰劃了一個大圈,每圈周長大約有五百米,所有應征者必須繞圈跑兩周。
李涵之負責起跑發令,身戎裝的張晨楓則偷偷的用軍用潛水表計時,成績要求并不嚴苛,凡是在四分鐘以內跑完程的便算過關。
時間一到,站在終點的張晨楓便喊停,那些尚未達線者,便被淘汰。
如果四項測試部過關,那么恭喜你,就會有士兵把你帶至倉庫上交表格,領取軍裝,等候命令整隊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