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華人江山,縱觀歷朝歷代,皆因忠良興,因奸佞衰,最后因內斗敗,因而,在沒有將滿人趕出中原,趕出漢人世代居住的北方土地之前,我們不能重蹈內訌的覆轍。”
“至于以后,我們確實不會把收復的大好河山簡簡單單的拱手交給他們,林總剛才說的話,你應該明白了,咱們真正要依靠的,不是朝廷那些人,也不是士紳豪族,而是億萬黎民百姓……不要看不起這些泥腿子,有句話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帶領天下的窮人真正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這個國家,才會強大,才能永久屹立不倒。
到那時,朝廷能不能容得下我們,永歷皇帝能不能甘心做他的太平天子,這確實取決于他們自己,不是我們能左右的……我想,林總一定會有對策的吧,真要翻臉,我們是決不會退縮的。”
“我想,這便是我們林總的真實想法吧。”
最后,祝俞嘉直視著楚芳的眼睛,柔聲道“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人的一生很短暫,若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國家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不再被人奴役,那我們此刻所有的殺伐,所有的爭斗,都是值得的……到那時,我們便解甲歸田,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安靜靜的度過余生,好嗎?”
…………
黔北山區,遵義東山道,一個叫蝦子鎮的地方。
一列隊伍正匆匆前行,隊伍是騎兵,許多人還不止一匹馬,除了戰馬外,還配有一匹馱馬用以負載糧食彈藥。
隊伍的隊形散得很開,最前方,十來名騎兵荷槍實彈,沿著崎嶇山道蜿蜒而行,打頭那匹馬上端坐著的,正是林嘯。
桂北戰役已安排妥當,一切前敵指揮部托付于祝俞嘉決策,林嘯決定親自趕往貴州為李定國助陣。
和張晨楓、丁帥他們通話中得知,西路清軍已經大舉南犯,其前鋒兵分兩路,分別攻向遵義和畢節。
因駐守畢節一帶的劉文秀部兵力單薄,而李定國的北上主力則因戰象行動遲緩而尚未趕到,張晨楓自告奮勇已前往畢節助陣。
李定國則親率五千鐵騎星夜北上遵義拒敵,其余三萬步卒輜重隨后跟進,新收編的原孫可望麾下白文選、馬唯興等所部,則暫留在貴陽整訓。
丁帥的第一團主力從南寧出發后,也因有大量的步兵和輜重,尤其拖著那十五門笨重的鋼炮,又是在山區行軍,速度根本快不起來,這么多天緊趕慢趕走了八百多里已是不易,此刻剛剛趕到貴陽一帶,離黔北遵義尚有兩百五十多里的路程。
林嘯擔心黔北局勢,于是命令何守信的警衛連脫離大部隊,星夜兼程趕往遵義與他會合,而他自己也帶著特戰大隊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