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騎護軍都統(tǒng)哈克蘭的大帳,請求把野戰(zhàn)重炮悉數(shù)派出,他要早早地把婁山關城墻轟爛,然后才組織自己麾下的綠營兵死命沖鋒。
不料那哈克蘭也是個性急之人,先是如同往常,罵罵咧咧地鄙視了夏國相一番,隨后卻宣布決定,今天他要用自己的滿騎帶隊沖至城下用弓箭壓陣,他要讓夏國相他們看看,他們滿洲巴圖魯是怎么打攻城戰(zhàn)的。
夏國相聞言自然心下大喜,恭恭敬敬地大加奉承了哈克蘭一番。
此次李國翰統(tǒng)率的一萬多滿騎隨同吳三桂大軍出征,根據清廷的意思,是帶有督戰(zhàn)性質的。
原大明平西伯吳三桂,當初以借虜平寇為借口,認賊作父引滿洲大軍入了關,等剿滅了李自成余部后,善于見風使舵的他為保榮華富貴卻再也不提什么“復君父之仇”了,不但對漢人的反抗進行殘酷的鎮(zhèn)壓,動輒屠城,而且為了表示自己對清朝主子的忠誠,對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他也不遺余力地斬盡殺絕……然而,甘做走狗的吳三桂卻一直未獲得清廷的完信任,處處對他嚴加防范。
此次南下后,李國翰便把滿騎一分為三,左右前鋒分別派出了三千人馬督戰(zhàn),其余的跟隨自己偕同吳三桂的中軍留在了瀘州。
因而前幾日,護軍統(tǒng)領哈克蘭的三千滿騎都是遠遠留在后面壓陣并未參戰(zhàn),死傷枕籍的都是夏國相的綠營兵,今天滿洲主子要親自上陣,自然是夏國相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十里山路,不到一個時辰便趕到了婁山關前,大約巳時時分,大隊清軍便已在關前快速列陣。
按哈克蘭的軍令,這次帶著重炮的滿人鐵騎部氣勢洶洶地列隊在綠營兵的前方,只有吳之茂的五百關寧鐵騎仍留在最后壓陣。
正亂哄哄間,夏國相放眼向前望去,心下卻是大為驚訝。
之前明軍都是固守城關,生生承受己方的大炮轟擊,隨后才用虎蹲炮和弓箭長矛與自己的攻城隊伍搏斗,前三天都是同樣的戰(zhàn)法。
今天的情形卻大為不同,只見一隊明軍大約一千余人,早已列陣于關前約一里開外等候多時。
當先一面上繡有斗大“李”字的大旗下,一員戰(zhàn)將銀盔白甲手執(zhí)長刀,面沉似水端坐于戰(zhàn)馬之上,看樣子應是李定國無疑。
再凝目望向城頭,卻見上面稀稀拉拉沒幾個守城的士兵了。
(崇禎自縊殉國前一年,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出生于英國,此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