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人擠在一起,眼看無路可逃,追兵又快殺至近前,落在后面的綠營兵除了被滿騎踩死的外,紛紛丟下武器跪地投降。
從幾個山口后沖出的明軍共有四隊,其實總共才兩千人,一眼望去山道上黑壓壓的是清軍,本來還有些不安,看到綠營兵在前面討虜軍的火力打擊下爭相跪地求饒,一個個都是信心大增,歡呼雀躍著向山道沖去。
晉王李定國也是大為興奮,揮刀砍死了三名欲反抗的清兵后,舉刀高呼“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其余明軍也有樣學樣地高喊起來,頓時又有數百名綠營兵跪地投降。
看到明軍真的不殺那些跪地投降的同伴后,更多的綠營兵俱已斗志失,除了跑在最前面的數千人,其余大多丟下武器伏地乞降。
李定國見狀,擔心這些兵油子出爾反爾,連忙招呼手下分出數百人看住這些伏地降兵,另派一隊人下馬收集這些降兵手邊的兵器,眼看這快小一萬的潰兵,若是讓他們瞅到機會重新拿起兵器反抗,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謹慎起見,林嘯也令何守信留下一個排的戰士幫忙看住這些降兵,自己親自帶著剩余的幾十人,隨同李定國部將倪兆龍帶著的三百多人繼續策馬向前追去。
在數百滿騎的裹挾下,正帶著親兵慌不擇路帶頭逃跑的夏國相看到大勢已去,又見明軍正越過跪地降兵向前沖來,趕緊拼命抽著馬鞭,不要命地向前奔跑。
“抓住韃子的大官,抓住韃子的大官!”
帶著十多名戰士,剛從前面山坡上沖下來的余成,看到幾個軍官模樣的清軍將領正帶著幾十人跑在最前面,立功心切的余成,帶著手下就沖了過去。
“攔住他們!攔住他們!”
夏國相看到身后滿人再無一人敢返身廝殺,無奈對著自己的親兵們大呼道。
身為親兵,原本就存有舍己護主的念頭,平時好吃好喝的供著,危急關頭若是不聽將令便是一個死,于是紛紛勒轉馬頭望向山坡,看到沖得最近的明軍人數只有不到二十個人后,這些人更是生出拼死一搏的求生意志,都嘶吼著揮刀迎了上去。
這些人的舉動,卻驚醒了正埋頭跟著逃跑的另一隊人。
這隊人,是已被擊斃的護軍都統哈克蘭的貼身親兵,足有一百多人。
哈克蘭被一槍爆頭后,失去了主心骨的親兵們驚慌失措之下,連主子的尸首都沒敢收斂便拍馬逃下小石崗,正聚成一團不知所措,看到前面的騎兵潰退下來,后面夏國相又帶頭逃跑,他們便也懵頭懵腦地跟著跑。
眼下,他們望見夏國相的親兵紛紛返身廝殺,便也勒馬停步于路邊,觀望片刻后,隨即在數名軍官的指揮下縱馬向山坡方向沖來。
這些人剛才也是嚇懵了,逐漸回過神來后方才驚覺,主將都已死了,自己即便跑回去恐怕也是個死,還不如跟著一起死拼一下,說不定能多斬幾個首級,意外獲得一條生路呢。
這隊親兵,與夏國相的親兵大為不同,他們是正宗的滿洲白甲兵。
白甲兵,滿語巴牙喇,是由八旗兵每個牛錄中選出弓馬武功最好的十人組成,同這個時代的明軍相比,每位滿洲八旗兵本身都已很厲害,而從中選出的巴牙喇,又是從這些厲害的滿洲兵中百里挑一,精選而出,是清軍中最為精銳的士兵,主要擔負護衛、督戰、或前哨偵察任務,可以說相當于后世的特種兵。
而每一旗所轄,一般有五到八個甲喇,二十余到四十余牛錄,因此各旗擁有的巴牙喇兵,少者二百多人,最多者也不過六七百人,因而此次護軍都統哈克蘭所領兩個甲喇的三千八旗兵中,只有一百多名巴牙喇,部帶在身邊充當親兵護衛。
巴牙喇人數雖不多,卻非常厲害,他們部身穿銀白色三層盔甲,頭頂銀色鐵盔,盔上插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