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紅纓,背上斜插一桿傳令色旗,就連戰馬身上也罩著綿甲,手上俱是一柄斬馬刀,背上還人人都背有一把強弓。
他們個個精于騎射,擁有百步穿楊的能力,所用的是制作周期長達三年之久的四石硬弓,這種硬弓比普通騎兵的復合反曲弓更強,最強射程可以超過一百步,五十步內甚至能夠一箭射穿明軍將領身穿的明光鎧的護心鏡,不計較精準度拋射的話還能射得更遠。
他們手上的斬馬刀也是精鐵打造,和開山刀的鋒利程度差不多,但斬馬刀更長,在騎兵大規模沖鋒時能夠掄開了砍,力道十足,極有威力。
這隊巴牙喇不僅裝備好,作戰兇悍,戰術素養也是百里挑一的,眼看夏國相的數十親兵都朝著奔下山坡的十多名明軍殺去,不可一世的他們卻并不愿意跟上去吃屁,而是徑直朝著稍遠處另一個山口后轉出的那數百明軍伏兵沖去。
山后轉出的這隊伏兵總數有五百人之多,但由于山勢過于險要,山口只容一人通過,眼下只沖出了大半,被堵在山口后面的只能焦急地排隊等待,有性急的干脆爬上山腰搖旗吶喊,面對沖殺上來的百多名巴牙喇,根本形不成圍毆之勢。
這些大西軍士兵雖也都是老兵,但都是沒了戰馬的步卒,而且都沒有披甲,手中刀槍更是沒有巴牙喇的斬馬刀鋒利,在巴牙喇的絕地反擊下,跑在最前面的竟然吃不住勁,交手不久便已折損了三十多人,有幾人甚至連人帶刀被斬為兩截,余下明軍沒想到這些韃子如此兇悍,一個個也都有些退縮著不敢上前。
帶隊的百戶軍官看到形勢突變,這么多人竟擋不住對方那百來個白甲親兵,雖然奮勇上前親自砍翻了兩騎,可也擋不住手下退卻的腳步,還險些被一個白甲兵砍到,驚慌之下也只得連連后退……
另一側的形勢則恰恰相反,余成帶著的特戰隊員雖說只有不到二十人,卻哪是夏國相的數十親兵能擋得住的,當即一陣掃射就把他們干了個七零八落,僅余十來個見勢不妙溜得快的返身打馬逃回山道,余成望不見隔著一片林子的另一側戰場,因而并未發現這邊形勢吃緊,自顧著招呼戰士們攔住一些無主戰馬,一路追趕夏國相去了。
遠處正策馬領兵追擊的林嘯卻注意到了前面的情況,看到一隊伏兵竟然抵敵不住,當即一揮手,帶著二十多名戰士策馬向前,直往道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