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承疇這番計較,已是發生在數天前的事了。
眼下,劉旭磊已經占了撫州,而張天祿的萬余綠營兵,也早已趁隙迫近了焦璉的身后……
自拿下郴州后,焦璉會同馮素琹的獨立營一路東出,沿羅霄山脈疾行五百余里,奔襲江西吉安。
沿途順風順水,幾乎未遇什么像樣的抵抗,各地為數不多的綠營守軍,不是早已逃散一空,便是干脆望風而降。
當焦璉親率萬余鐵騎出現在吉安城外的時候,清軍守將便帶著不到兩千人獻城投誠了。
焦璉他們只在吉安休整了兩天,待后續大隊攜帶火炮輜重趕到后,當即兵分兩路,分別沿著贛江東、西兩岸,繼續北上攻擊前進。
或許是進展過于順利造成了輕敵,焦璉竟然只在吉安留下了一千余步卒守城,看守俘虜和大批糧食輜重,而他自己親率一萬騎兵和一萬余步卒從贛江東岸直線而行,直撲三百里外的南昌城。
身邊唯一擁有現代火器的大瑤山獨立營,則帶著余下的數千步卒沿贛江西岸攻擊前進,焦璉要求她們沿途拿下臨江府新喻縣,以及瑞州府上高、高安兩縣。
從軍事角度來說,焦璉此舉很合理,既要阻斷湖南方向的清軍來援之路,確保左翼安,又要防止南昌清軍往湖南潰退。
這樣一來,因南昌東臨廣闊的鄱陽湖,一旦城破,守城清軍便無法四散而潰,只剩向北退往九江一途了。
這個時代,每攻取一座大城,沒有數倍于敵的兵力,想要四面圍城,殲守軍,是相當困難的,因而焦璉的這個戰術舉動,是符合把清軍一步步趕往長江邊喂魚的戰略設想的。
當馮素琹主動提出抽出一個連伴隨主力行動時,作為一名南明舊軍官,自恃勇猛的焦璉,或許有著獨貪戰功的陋習,或許是以為右翼有劉旭磊所部在撫州接應,再也安不過,因而拒絕了馮素琹的好意。
誰也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個決定,卻差一點要了焦璉的命。
……
南昌城,處于鄱陽湖西岸,西傍贛江,東鄰撫河,建在兩條大河中間的一處小平原上,這兩條大河在南昌東北不遠處部匯入鄱陽湖,因而城北一帶河道縱橫,水路發達,而城南則有大片的丘陵和農田。
南昌城,時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又是南昌、新建兩縣縣衙的共同所在,城深墻高,四周都挖有寬闊的護城河,尤以十多米高的南城墻最為堅固。
南昌在明中期是一座有著數十萬人口的巍峨大城,人口最多時近百萬,后被清軍攻占時,這里曾發生過屠城事件,因此眼下只剩十多萬人口,城墻也曾大部被毀,雖已重修,但遠不如原來那么壯觀了,城外的民居也已寥寥可數。
焦璉只用了兩天,便趕至城南二十里處的河灣鎮,正好遭遇上欲渡河東出的陳泰所部大隊清軍。
焦璉當機立斷,正好半渡而擊,萬余鐵騎一個沖鋒便將陳泰的陣型沖垮,其兩萬余主力倉皇逃回南昌城內,余下已渡過撫河的三千余步卒,除了少數被俘外,大部四散而逃,不知竄到哪里去了。
焦璉率部緊追不舍,一路砍殺直追至城下,遭到守軍炮擊才罷手。
(提問林嘯準備派人去哪里開挖石墨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