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他們來襲似的……
唯一的動靜便是,那千余名步卒開始整隊了,而那數百警戒騎兵,則分成兩隊,護在那隊步卒陣型兩側。
“麻德,當我五千鐵騎是紙糊的?”
蓋朝軒恨聲低罵了一聲,抽出戰刀,瞪著眼揮刀前指“加速!”
越來越近了,他看清了,那隊步卒,貌似是火槍兵!
而且……他們排成了四排迎戰,每排只有三百來人,第一排是……
狼筅兵?
蓋朝軒的心咯噔一下!
狼筅這玩意兒,蓋朝軒太熟悉了,不會騎射的騎兵,對付步兵時,最懼怕的東西,除了火槍和強弩,就是長矛和狼筅了。
狼筅,原是明朝礦工起義軍發明,后來戚繼光在打擊倭寇時,成為其所操練“鴛鴦陣”的配置武器之一,對付手持利刃但不會射箭的倭寇太有用了。
這玩意兒,其實就是一根長約五米,帶著層層枝葉的大毛竹竿。
戰斗時,倭寇的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軟的枝葉,長槍的長度又不夠,刺不到手握竹竿的士兵,繁茂的枝葉不斷搖動后雖殺不死人,但卻能擋住你沖鋒的腳步,讓你近不了身。
退一步講,即使你碰巧把竹竿頭削斷了,鋒利又堅硬的竹竿頭照樣能把你戳死,而那么長的竹竿即使被削斷了幾次,你還是沖不到他跟前。
后來,戚繼光被調去薊門鎮邊,北方找不到新鮮帶葉的竹竿,為了對付騎兵,他就把狼筅作了改進,在長而多節的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槍頭兩旁則有數層幾十公分長的多刃形鐵質附枝。
這玩意兒改進后有七八斤重,沖鋒時就是個累贅,但防守之時卻是利器,尤其用來對付沒有弓箭的騎兵,最為有力。
眼下陳泰的手下,除了綠營兵,倒是也有漢八旗兵,但終究都是漢人,雖有會射箭的,但卻不會像滿人那樣騎在馬背上邊沖鋒邊射箭。
因而,即使漢八旗兵,也只在步卒中有一些弓箭兵和火槍兵,騎兵則干脆棄了弓箭,用戰刀。
與火槍兵相比,弓箭兵有兩大致命缺點,一是超過五十步便無精度可言,必須許多人齊射才有效果;二是要培養一名優秀的弓箭手至少需要一年的訓練,所以除了像滿蒙那種游牧民族,從小便練習騎射的以外,漢人軍隊中要訓練一名合格的弓箭手可不容易。
眼下,蓋朝軒的騎兵,就沒有弓箭。
那就只有硬沖了,只要拼著人命把狼筅陣沖開,后面的步卒,就不足為懼了!
蓋朝軒如是想道。
當下,他舉起馬刀,扭頭大呼道“給我沖,斬首級一枚,賞現銀一兩!斬殺焦璉者,官升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