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斗的經過,城頭上的陳泰從單筒望遠鏡中都瞧見了。
三千鐵騎竟被千余步卒屠殺,陳泰猶如一盆涼水從頭澆到腳,驚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這,是明軍嗎?什么時候明軍竟變得如此厲害了?
看來,傳言明軍得到神秘人士的相助,此言非虛?
莫非,明國氣數未盡?
照此情形,我大清想要一統天下,奠定萬世基業,豈非鏡中花水中月?
陳泰是滿洲鑲黃旗人,正宗的鈕祜祿氏滿人,對滿清朝廷自是忠心耿耿,見到明軍不僅如此難纏,兵器方面又重新有了領先優勢,隱隱感到剛到手的江南之地又有得而復失的趨勢,不免心下戚戚起來。
待到蓋朝軒領兵潰逃的時候,陳泰更是驚怒交加,潰兵尚未部逃回,陳泰便慌忙下令緊閉城門,并急令城頭守軍開炮轟擊追敵。
明軍見狀倒也不再緊追,數百騎在城下耀武揚威地縱馬兜了幾個圈子,便到處攔截無主戰馬,打掃戰場去了。
蓋朝軒是被自己的親兵裹挾著逃回城內的,滾落馬背后雙腿兀自發軟,一跤跌倒在地,尚未站起身來便被陳泰的親兵按住捆了起來。
陳泰連見都不想再見他,便吩咐把他押了下去,雖說他是自己的親信部將,可戰局不妙,替罪羊是無論如何要預先備好的。
連輸兩陣,陳泰再也沒有出城一搏的心思了,還是老老實實固守待援吧。
目送明軍退回大營后,陳泰定定心神,鐵青著臉帶著眾將沿著城頭各處巡視,嚴令各部多派火槍兵、弓箭兵上城頭防守,并加緊巡邏,防止明軍趁夜偷襲。
南昌城地形特殊,雖說四面都有城門,可西、北兩門都緊鄰贛江,任何人一上岸便處于守軍的火槍和弓箭打擊距離之內,壓根無法阻止進攻。
而東門外除了撫河支流外,還有一個很大的湖,名叫瑤湖,因而明軍也無法找到足夠安的攻擊陣地。
事實上,明軍在東門外除了派出一些斥候沿撫河西岸到處游動外,也壓根沒有布置重兵,陳泰只需牢牢守住南城就行了。
好在南昌南城不僅城墻高大堅固,護城河也有數丈之寬,城頭預備的檑木滾石還算充足,另外,陳泰的最大信心來自城頭的十數尊紅衣大炮,其余小型的守城炮雖說型號雜亂,但數量眾多,明軍若無法將城墻轟爛,僅靠步卒攻城怕是難如登天。
一圈巡視下來,陳泰安心不少,守他個把月應該問題不大吧?
然而,當天夜里,東、南兩門外,焦璉派出的斥候到處放槍,搞得城頭守軍草木皆兵,整夜都緊張兮兮的根本不敢入睡。
亂了一夜,待到東方發白時,守城士兵早已累得個個呵欠連天,精神不振。
第二天一早,明軍早早便開飯,吃飽喝足后列陣于城下準備攻城。
當焦璉陣前推出十多門大炮時,著實嚇了陳泰一跳。
這些大炮,雖說看上去不及紅衣大炮威猛,但城頭的陳泰也算是行家,一看到那黑洞洞的炮口,便暗暗心驚,莫非,這又是新式火器?
陳泰猜得沒錯,這些炮,都是曹嘉文用后世帶來的特種無縫鋼管打造的,純鋼炮管看上去略顯單薄,射程卻大大超過了這個時代的所有紅衣大炮,而且炮身很輕,加裝在鐵架車上后移動非常靈活,特別適合野戰。
當初曹嘉文在白沙島試炮時,18磅的鐵質炮彈輕輕松松就能打到六里以外,在試驗最大裝藥量時,有一枚炮彈甚至飛出了四公里之外才落地。
為了方便操炮手操作,曹嘉文還設計了三種不同裝藥量的藥包,分別對應三里到六里的不同射程。
可以說,這種炮除了仍是前膛炮,口徑也不算最大外,各方面的性能足以碾壓現時代的大炮了。
雖說當世已出現了一種重達萬斤的紅衣大炮,其口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