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到他們的狗眼里,再狠狠來一句孫子,我能治你!
當初開國之初,老朱就是這么干的!
凡七品以上,貪?腐滿一百兩者,剝皮萱草,以儆效尤!
然后,將這個人皮模具放置于衙門大堂上,讓下一任官員天天看,就問你怕不怕?
然而,江山代有tan官出,一代更比一代tan!
才過了幾十年,自明中期始,在真金白銀的召喚下,那些人就前仆后繼,人山人海,殺了前頭的,自有后來人。
要說十個里殺九個有點過,若是排著隊殺一個放一個,漏網的肯定一大批,整個官?場,都爛透了。
比如,崇禎三年(1630),西北災荒,朝廷派下去十萬石糧食賑災……
從京城出發的時候,就只剩下五萬石,到地方,還剩兩萬,分到下面,只剩一萬,百姓實際領到的,是五千……
崇禎大怒,親自an?u!
案情查明先動手的,是戶部官員,東西領下來,不管好壞,先攔腰切一刀,然后到了地方,巡撫先來一下,知府后來一下,剩下的都發到鄉紳手里,美其名曰——代發,代著代著,就代沒了……
崇禎非常生氣,下令嚴查,查到戶部,戶部研究半天,拉出來幾個人,說是臨時工失職,給撤了,準備結案……
崇禎生氣了,重裝上陣!找出來幾個主犯,殺了!剩下的,充軍!
再比如,當年追查閹黨,就那么幾個高級幕僚,研究來研究去,終于研究成了一桶漿糊。
連親手干掉鐵骨錚錚的楊漣的,錦衣衛都指揮僉事,正宗閹黨骨干許顯純,都給研究成了過失殺人,撤職了事,還是崇禎親自上陣,才把這人干掉。
an?u反成這樣,不?亡?國,沒天理。
……
這還是有品級的,無論京官還是地方官,都叫官員,他們很努力,鍥而不舍地揮著鋤頭挖墻腳,為了一己之私可以罔顧國法,結?黨營?私,相互攻訐,相互殘殺……總之,他們的奮斗目標,就是如何把國?家?搞?垮。
而那些沒有品級的,叫吏員,其中在京各大衙門內的,叫京書吏,各地方衙門內的,叫外吏。
這些人,就更沒什么節操了,城頭變幻大王旗,誰坐江?山關我屁事,英雄不問來路,誰來做老爺,我就服侍誰。
只要不妨礙他們上下其手,什么上欺下瞞層層盤剝,什么欺良霸善魚肉鄉里,統統不用老爺出面,他們一概包圓。
為吏者,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要粗通筆墨、能寫文案,要精算數、通刑名、明地理、知水文,能通古治刁,翻云覆雨,這些都要自小學習。
因此,他們一般都是父親干完傳給兒子,一代傳一代的世襲職業,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老爺可以換,小吏卻沒得換。
而做官的讀書人小時候學些什么?四書五經也。
因而那些做老爺的,往往都是些搖頭晃腦的書呆子,什么斷案、歲賦、丈地、派役,所有事務靠小吏來,離了他們,什么狗屁老爺,統統抓瞎。
因此,為吏者,雖身份低賤,而權柄實重,衙門的實權,往往都抓在他們手里,只要有油水,他們就是老爺的白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