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磊在陪著美眉登樓散心觀風景,小將劉麒麟卻正忙得焦頭爛額……
這個時期,由于南明軍隊羸弱不堪,往往每逢大戰一觸即潰,不是投降便是逃跑,一般情形下,一場戰役下來,雙方的傷亡率反而并不很高。
正因如此,有些喪盡天良的清將,常常一路殺良冒功,大肆屠城,靠濫殺無辜百姓來湊人頭,虛報軍功。
但是,若是遇上硬氣的守城明將,寧愿玉碎都不愿投降,清軍不得不圍城強攻的情況下,一場攻城戰下來,雙方都會死傷慘重。
所以,在這個時期,雙方軍中都帶有不少醫官,輜重物資中,也攜帶有大量藥材。
南昌這一戰,由于劉旭磊的到來,形勢終于逆轉,明軍打了個久違的大型殲滅戰,即便不算尚在追敵的白英所部的戰績,此役清軍被殲人數也將近四萬人。
然而,這么大的勝仗,反而令初出茅廬的劉麒麟手忙腳亂,頭疼無比。
此役雖大獲勝,但焦璉軍傷亡也極為慘重,贛江岸邊大營一戰,三千余精銳戰死五百余人,另有一千余人負傷;城下反圍攻一戰,傷亡更是高達四千余人。
兩戰下來,光陣亡者就有一千多人,傷殘人員更是將近五千,劉麒麟命人把輕傷者部安置在城外大營,另有千余重傷員則抬入條件更好的城內醫治,一時間,軍中醫者極為緊缺,需要四處延請民間郎中。
另外,一千多陣亡者的遺體,也需要及時安葬,因而急需更多百姓的幫忙。
更令他頭疼的是,清軍方面,光韃子的尸體就留下了一萬多具,負傷被俘者更是不計其數,就這,還是但凡重傷的韃子,一律補刀送他上路的結果,要不然,醫療資源更加不敷使用。
這么多的尸體需要安葬,更多的傷員等待救治,劉麒麟火急火燎,一到府衙便命人四處找人,因知府等官員早已逃散,他就按劉旭磊的吩咐,到處搜集吏員和衙役。
事實上,南昌府衙,并不是城內權力最高的衙門,還有比府衙高一級的江西巡撫衙門,是省最高衙門,但是,那里竟然空空如也,并未找到人手。
江西省,與其它省級單位相同,元朝時期稱為中書行省,最高長官叫平章政事,掌管所轄省內的錢糧、兵甲、屯種及其他軍政事務。
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明廷廢中書行省,改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長官為布政使,不再總攬地方大權,只負責各項民事政令,軍事上另設都指揮使司,監察方面則設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立互不統轄。
清初時期,為提高行政效率,把江西布政使司改為江西省,巡撫成為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江西巡撫衙門,就設在了寧王府,這是城內最大最好的宅子,巡撫平時有軍事指揮權,遇重要戰事則由清廷另外下派統兵將領。
至清中期,為削減巡撫職權,清廷另設偏重軍事的一省或數省總督,位居巡撫之上。
眼下,因戰事需要,清廷委派滿八旗貴族將領陳泰坐鎮江西,因而新上任的江西巡撫并無實權,明軍圍城之前,陳泰便已讓巡撫衙門上下人等撤往九江府,所以明軍進城后,接收的寧王府只是一座空宅。
這么好的房子都空著,劉麒麟就把寧王府作為醫治傷員之處,而把自己的指揮部設在了府衙,當劉旭磊一行回到城中時,他正召集搜出來的百來名小吏、衙役訓話。
府衙中的人員,分為官、吏、役三等,在數量上呈金字塔形,在政務上的分工大體為官主決策,吏理文書,役供差遣。
知府、府丞、主簿、典史等為朝廷命官,數量極少;而吏員主要在六房、糧科、馬科等各房科中辦事,處理公文賬冊;衙役則司職站堂、看管、守衛、催科、抓捕等事,聽候官吏差遣。
以上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