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林總,我……只帶了團部警衛排,還有偵察連一個排。”
夏博敏一正臉色道。
當著連城璧的面,又是討論軍情,他不能再油嘴滑舌了。
“不過,我的北路軍,至少有輜重營一個連,已經到了新興縣城,只會多不會少。”
北路軍的主力三營,已經帶著兩個獨立營,去了粵北的英德、韶州、南雄一帶,以防尚可喜逃往粵北山區。
目前,進至羅定州和新興縣一帶的主力部隊,就只有一個輜重營了。
而他的偵察連和機炮連,早就拆散,分配給下屬各營了,所以,自己手頭已沒什么預備隊。
“嗯。”
林嘯不置可否的應了聲,雙手在地圖上比劃著,頭都不抬地問道“連大人,王將軍所部……多為步卒吧?”
“是的,侯爺,除了兩百親兵和一些官佐有坐騎,其余都是步卒。”
“親兵是騎兵?那……眼下,他恐怕已經趕到恩平了吧?”
林嘯微微蹙眉,抬眼問道。
“怕是到了……”
連城璧有些尷尬的說道。
這一帶都是丘陵地帶,不到百里的路,王興這廝,又對地形了如指掌,恐怕……天亮前就該到了。
“這么說,恐怕,他們此刻已經離開恩平,早就開拔了,不過……恩平到肇慶,不近啊……明日天亮前,他們趕不到吧?”
林嘯皺著眉,再次緊盯地圖,沉吟著道。
從地圖上看,恩平到肇慶,有將近兩百里山路,按步卒的行軍速度,正常來說,他們需要走兩天。
“難說哪……”
連城璧卻連連搖頭,憂聲道。
“這廝是個拼命三郎,聚集在恩平的精銳,又是本地山民,走山路如履平地,一天之內急趕兩百里,以往……不是沒有過。”
連城璧最清楚,能在這地方與清軍周旋至今,除了作戰勇悍外,擅長機動,忽聚忽散,也是這支隊伍的特點。
“哦?真的?”
這倒大大出乎了林嘯的意料。
一支部隊,在作戰和履行任務時,善于行軍,對爭取主動,形成有利態勢,保障任務的順利完成,具有重要意義。
他的印象中,在后世,我軍就是因善于急行軍,而以鐵腳板著稱。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中,我志愿軍三十八軍某部,就曾連續強行軍十四個小時,在朝鮮北部的崇山峻嶺中,一口氣疾進了七十多公里,及時穿插到一個叫三所里的地方,切斷了美軍退路,并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
而強悍如紅軍時代,在長征途中,當時的紅一師紅四團,曾在大渡河畔的崎嶇山路中,連續強行軍二十多個小時,一晝夜跑了120多公里,飛奪瀘定橋,貌似創了我軍步行強行軍的記錄。
“這個王興,還很有一套么。”
林嘯微微一笑,淡淡地揶揄道。
這個時代的兵,大多穿著長下擺服裝,有的還穿著綿甲之類的,負重并不輕,一晝夜,果真能跑這么多路的話,還真不容易。
而且,他們還能連夜行軍,說明這個時代的人,普遍有夜盲癥的說法,好像并不怎么靠譜。
或許,長期生活在海邊的人,平時多以魚類為食,并不缺乏維生素a的緣故?
“被逼的,習慣了……加之路又熟……”
連城璧搖了搖頭,苦笑著道。
還有句話,他猶豫著沒說出口。
王興這廝,和他的那幫手下,本就是號稱飛檐走壁的山匪出身啊……
“哦,那……連大人,”
林嘯抬頭看向連城璧,“你身邊,有無本地親兵,借幾個給夏團長做向導?”
“有有有,還都是騎兵!”
連城璧一聽這話,知道林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