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上心,早在幾十年前,澳門的各主要炮臺都已經落成。
看到這一副完國中之國的模樣,林嘯的臉色越發陰沉……
以前,澳門半島上只有一個小漁村,因附近盛產牡蠣,因此,起初當地人把此地稱為“耗鏡”,后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
可眼下,一直到后世,濠鏡的名字已被葡人改稱為aau,這個名字,源于媽祖(當地人稱為媽閣)。
十六至十七世紀期間,葡萄牙人的航海事業很發達,商人出海主要經營香料貿易,商船途經非洲、印度沿岸、馬六甲等地始抵澳門。
大約距此一百年前,明嘉靖三十二年,在上川島和浪白澳南水村一帶經商的葡萄牙人,托言貨船觸礁出現裂縫進水,求借濠鏡一地晾曬貢物,“明海道副使汪柏受賄,暗許之”,從此,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門的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
當時,葡萄牙人從媽閣廟附近登陸,向當地人打聽這里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于是澳門便被命名為aau(媽閣葡萄牙語的音譯)。
事實上,明朝政府從未將澳門租借給葡萄牙人,也沒有正式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門長期居住,葡人為使地方官吏準許其居住,每年賄銀五百兩,后來,此項款額漸漸演變為象征性的地租。
起初時,葡萄牙人還比較膽小,被官府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部,僅僅在此就船貿易,搭一些茅篷棲息,但不到十年,來到澳門的葡萄牙人就大為增加,以至筑室千區,夷眾達萬人。
雖然葡萄牙人求得了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只不過葡萄牙人長期搞自治,的官府卻睜只眼閉只眼,很少干涉。
23年,得寸進尺的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并派兵駐守,設置關閘加筑炮臺,澳門事實上脫離了明朝官府的管轄,成了葡萄牙人治下的地盤。
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自此,澳門從面子到里子,都正式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
首批三十多人上岸,快艇迅速返回外海,繼續運送第二批人員。
林嘯命令特戰隊員,分小組占據碼頭附近各要點,若遇葡人前來干涉則不予理睬。
如對方態度蠻橫強行驅趕,則不用猶豫予以繳械,若是對方大隊人馬來襲,則可以開火,堅決鎮壓。
總之,必須拿出主人的氣魄,迅速控制局面。
瑪得,難不成在自己的國土,反而成了客人?
一想到這個,林嘯就來氣!
布置定當,林嘯陪著瞿式耜和李濤,由張晨楓、司徒正等人保護著即刻進城,他第一個想見的,就是那個介紹了一眾西方水手的杰克李。
要解開疑云,首先必須從此人身上問出點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