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枚銅錢,確實是真田家族的族徽,雖然是沒落貴族,但為了不忘昔日榮光,他的衣服上,仍然點綴了族徽,到處惹人注目。
事實上,這個時代的日本人,大族人家用銅錢做族徽,并繡在和服胸前,是一種潮流,很體面的事。
明代輸入日本的銅錢,一般都統稱永樂錢,以便與之前流通的宋錢相區分,在當時是良質貨幣的代名詞。
雖然日本是產金國,但金餅面額太大不方便流通,因而,他們一直學習中國,市面上也流通銅錢。
但在當時,日本人的鑄幣技術比較差,各地大名為了撈錢,自行鑄造的銅錢、鐵錢質量很差,成色還不固定。
而明朝的銅錢鑄造水平高,成色極有保證,面額又適合各種交易需要,所以,明錢一度成了日本國內貿易的硬通貨。
很長的時期內,在中日勘合貿易中,商人們在中國換取的銅錢,拿到日本國內都能大賺一筆,以至于當時日本最賺錢的貿易之一,便是把日本產的紅銅運去中國大陸,然后把鑄造好的銅錢再運回來賺取暴利。
久而久之,一些豪門大戶便有拿銅錢當家徽的,除了真田家,還有戶次川大敗后被沒收領地的仙石秀久,用的都是一個方孔圓形的制錢,銘文是日本戰國時期大量流入日本的“永樂通寶”,真是獨特得出奇了。
更奇葩的是,一時之雄織田信長一家,還曾用這個當了旗印。
打起仗來,到處都飄揚著一面面印有銅錢符號的大旗,上面繡有大大的“永樂通寶”,顯得相當威風就是了……
自從真田千秋被派往濠鏡,站穩腳跟后,或許是天性使然,這些小鬼子私欲漸漸膨脹,明面為尼德蘭人賣命,私下卻常常摟草打兔子,干起了自己的買賣。
他們不但也在濠鏡暗中派有眼線,而且內外勾結,時不時的派人去大陸沿海干一票,做些殺人越貨的倭寇勾當,私下聚斂一些錢財。
然而,時長日久,那個真田千秋,就為了分贓與犬養有了一些隔閡,加上費爾堡用了些手段,也玩起了分而治之的策略,漸漸的,真田千秋便自立門戶,不大尿犬養了。
這次,費爾堡給真田派去指令,讓他組織人手在濠鏡設法攔截中國佬的神秘大鐵船,為的是一探究竟,伺機撈點新奇玩意回來。
然而,連費爾堡都不知道的是,或許是那個真田在濠鏡打聽到了什么,或許是被中國人的火器徹底震撼了,也或許,這么好的東西實在太有誘惑力了……
總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這個畜生悍然決定殺人滅口,搶走槍支后,居然一不做二不休,連同伙都一起干掉,帶著親信借口逃跑,玩起了失蹤。
至于逃往哪里去了,就連犬養都是猜測了。
當然,既然沒回大員,十有八九是逃回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