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章揚州十日的陰影
這時,柜房的門口有個女聲輕聲道“老爺!老爺!”
聽聲音,來的是他的妻子高氏。
王略抬頭道“什么事?進來說話吧。”
應聲進來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頭上梳著拋家髻,臉上薄施脂粉,穿的是一件藕荷色窄袖褙子,一條素色帶花的長裙,已經半舊了。
她的相貌并不出眾,但是五官端正、皮膚白皙,亦算有幾分姿色。
他妻子姓高,乳名小婉,娘家父親原是山陽縣的一個管糧通判。
可惜她父親早亡,家道早已敗落,當初嫁給他的時候,或許因嫁了個年長許多的丈夫,也或因為妝奩過于寒酸,以致有些自卑,臉上總是帶著一絲憂郁,平時說話做事也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
他是山陽人士,一年前應朋友之邀,前來揚州經營米糧生意――這在本地是常見之事。
一年多來,糧食生意頗有起色,賺了錢便起棧房蓋宅邸,從山陽老家接了家眷來,又在本地納了一房小妾,算是在這里安家落戶了。
因怕人多嘴雜,糧棧中的伙計,經手的都是真正的糧食買賣,與利用運糧船偷梁換柱、私下走鹽的那撥人是互不通氣的,因而,店鋪里只有極個別人才知道真相。
小婉自然也不清楚她相公私下干的那些事。
她只知道,他家相公與那位蔣先生是至交好友,而這家糧棧,是蔣先生與她相公合開的……
“怎么,門戶都關好了嗎?”
王略微微笑了笑,聞言道。
“都關了,”
小婉應道,和那些書香門第出身的少婦一樣,她溫柔沉靜,從來不大聲說話,“伙計們按你的吩咐,把門戶都加了門杠,又堆了草包和石頭塞住了,如今只有一道邊門還留著,也加了門杠。”
不待他追問,她又說道“鋪子里的吃食我也瞧過了,米自然是夠的,咸菜咸魚也有不少,就是柴火少了些。”
王略點點頭,問道“阿回來了嗎?”
阿是他家里的小伙計,是他收留的孤兒,只有十五歲,在糧棧和他家里干些跑腿打雜的活計。
因這小子為人機靈,嘴巴又甜,常被派出去打探消息,今天午后,王略便又打發他去街上打聽有什么新的消息。
因為“明賊”逼近的關系,揚州城里的氣氛十分緊張,糧棧這樣的地方,在戰亂中極易成為官府和暴民窺覬的目標。
所以,昨夜顧炎武走后,王略就吩咐不再開門,好在他們做的是大宗販賣生意,不是面對平民的米鋪,關門歇業倒不至于引起百姓的慌亂。
“剛回來。”
“嗯,街面上有什么消息嗎?”
小婉憂郁地搖搖頭,說道“聽說今天只開了西門,其他城門都沒有打開,又有人說……明賊的快船已經從山陽出發了……”
“是嗎?”
“這樣的世道,怎么活下去啊!”
沒等王略表態,小婉坐下來嘆息道,“好不容易過上幾年安穩日子,卻來了這幫天殺的韃子!殺了那么多人,占了咱們半個國家還不足,非要連江南都打下來,這不,終于引來了大軍反攻,這揚州城,怕是又躲不過一場殺戮……”
她咬著牙咒罵著天殺的韃子,又為明軍的到來而憂心忡忡……
王略默默地看著她,六年前“揚州十日”的傳聞,想必在她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對于那段往事,王略和小婉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作為離此不遠的淮安人,他們自然是有所耳聞的,加之來揚州后,至今仍有人不斷提及,多少又增加了一些了解。
六年前的五月,韃子在攻城時,遭到史可法為首的揚州軍民的激烈抵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據說,他們有三個將領、一個貝勒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