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戰果,他倆心中其實也沒什么底。
理論上來說,把韃子的退路堵住,將他們圍困在城內,他們便不敢輕易縱火。
這把火燒不起來,城百姓也就不會喪命于烈焰之下。
可是,馬進寶究竟能不能乖乖就范,實在不是他們能左右的……
一千人圍困一萬人,這一招本就冒著極大的風險。
何況,這一千多人中,真正具有壓倒性實力的,也只有他的警衛連,區區一百多人而已。
窮途末路之下,馬進寶這個狗韃子,還會祭出什么兇招、惡招來,實在難以預料。
他已經將大批軍糧運了出去,不大可能甘心呆守孤城、坐以待斃。
只要他還沒有笨到姥姥家,很快便能發現明軍的漏洞,破釜沉舟之下,要是上萬韃子從東門或北門蜂擁而出,再轉道西逃,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即便不考慮韃子的援兵,憑自己這點兵力,在野外根本擋不住那么多人,最多咬著屁股趕山羊,多干掉一個是一個了……
心念及此,何守信不禁轉頭望向北方。
也不知張團長,此刻到了哪了?
他們沿途的戰事,究竟順不順利?還有幾天才能趕到?
如果主力不能及時趕到,那這里就會夜長夢多,該做好最壞的打算了。
萬一馬進寶一邊出逃,一邊放起火來,那就更壞事了。
這把火真要燒起來,城百姓的命運,可就不是他何守信一個人能拯救的了。
揚州城,是個至少有十多萬人口的大城,一旦城毀,百姓們即便沒被燒死,也將徹底失去家園、失去生計。
那么,接下來的種種民生問題,等于又要落到他的侯爺頭上了……
……
張團長很努力,正在馬不停蹄趕往高郵的路上。
不出預料,他的二營今天凌晨便趕到了寶應,中午前,就把這座縣城拿下了。
此戰不費吹灰之力,極為輕松。
被馬進寶當做炮灰丟在寶應的守軍,本就是驚弓之鳥,面對突然出現的大隊明軍,他們瞬間崩潰,戰斗剛剛開始,還沒開幾槍,他們便升起白旗,集體投降了。
在偵察連的配合下,就連零星的潰兵都沒能逃進白馬湖,幾乎做了俘虜。
張晨楓帶著三營和機炮連等主力部隊趕到時,夕陽已快落山,寶應城也已恢復了秩序,城百姓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重新當起了大明的子民。
張晨楓幾乎沒有在寶應停留,留下一個連看押俘虜后,他就帶上主力,登船出發了。
此刻,以“欽州號”為旗艦的分艦隊,剛剛開進高郵湖,離高郵城,大約還有四十里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