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七章割裂
入伍后,汪繼軍漸漸認識到,自己加入的,這支名叫“討虜軍”的軍隊,就是那個舍身救下師妹的琴川侯,一手創建的。
在汪繼軍的眼里,這是一支完與眾不同的隊伍。
他們并不聽命于桂王朱由榔的那個小朝廷,他們行事特立獨行、不拘一格,除了抗清殺韃子,他們還打過安南人,還有西洋人。
據說,最早的時候,他們只有百人,是些從海外歸來的新派人物,在短短的數個月內,就擴充到了數萬人。
在這支隊伍里,革新的氣息無處不在。
部隊的紀律十分嚴格,令行禁止,秋毫無犯,軍官們愛兵如子,從不打罵士卒,也不興稱呼“大人”和“老爺”……
士兵們活得快樂又開朗,一個個走路都抬頭挺胸、趾高氣揚的,掩飾不住一種發自內心的神氣勁。
他們不偷不搶,不欺負老百姓,也從不殺良冒功,相互之間雖然也爭強好勝,卻平等相處,從無內訌、霸凌之類的丑事……
然而,即便這樣,汪繼軍所在的這支隊伍,還并不算真正的野戰主力。
這從配發的武器就能看出來,他們手中握的,不是那種在新兵隊見識過的,漂亮得令人著迷的連發槍,而是帶有刺刀的單發步槍,不知為何,他們把這種槍稱作“中正式”。
不過,就算這種單發步槍,也是汪繼軍從未見過的,有生以來,他還是第一次聽說“后膛槍”這個名字。
據老兵們說,真正的一等主力部隊,每個士兵都能以一敵百,那股牛哄哄的勁兒,他們根本比不了,還差著十萬百千里呢……
他的這個連隊里,大多是新兵,有一半人是本地的農民,另一半則和他一樣,是從北方逃過來的流民。
因而,袍澤們自然不會歧視他這個外鄉人,反而因他懂點武功,還推舉他當了班長。
如果不是那些惡夢每夜每夜地困擾著他,汪繼軍自忖,說不定他就會忘了自己的身份,真的成了一名明軍……
排長很賞識自己,班里的伙伴們也喜歡他,處處尊重他。
有時,他覺得,好好打仗,努力拼殺,就這樣戰死沙場就挺好。
要是死不了,那便悄悄退伍,隱姓埋名,平平淡淡地度過自己的余生,或許也是個不錯的結局……
可是,汪繼軍很清楚,這是完不現實的。
這幫人對他再好,說到底也是自己的敵人,是與自己的幫派水火不容的敵對方。
據說,他們任命排長以上的軍官,都要通過政審,徹查你的底細。
這讓汪繼軍急得發瘋。
照此下去,隨著戰線的推進,自己的身份,很快就會穿幫!
暴露、翻臉、殺人或被殺,是早晚的事吧……
汪繼軍自小是個孤兒,掌門師尊對他有養育之恩。
家鄉的人,都已經剃發易服好多年了,早就是大清的“順民”,他們華山派也不例外,自然也要順從官府,聽命于他們的差遣。
不過,他們華山派的人,有好幾年的日子幾乎沒什么變化。
除了幾個經常行走江湖的,他們大多人久居深山、深居簡出,并沒有被逼剃發。
無論誰坐天下,山河破碎,似乎也與他們沒有多大關系,這種事,也不是幾個只會練功的劍客能左右的……
可是,最初的平靜終究被打破了,官府的人忽然找上門來,打起了他們的主意。
或許是看中了他們都是練武之人吧,官府來人在他們的掌門面前一通蠱惑,要他們為朝廷效力,去南方當細作。
蠱惑的手段,無非就是威逼利誘——為朝廷效命,不但可以保幫派,還能進一步壯大,乃至號令武林……
細作這個行當,汪繼軍自然是知曉的。
歷朝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