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手下也是人才濟濟,這些年隱而不發,背地里招攬了不少人才。
其手下文有南陰派俊杰慕容承基,武有當世武宗裴元立、徐少陽、趙冠英等,每一位皆乃當世名將。
兵馬十萬,糧草輜重無數,裝備更是全大燕朝最精銳的。
這些便是大將軍能將數十萬叛軍抵擋在帝都外的實力,也是震懾朝廷上那些皇室宗親的籌碼。
大燕朝早年為免外戚弄權,凡留在帝都的皇室宗親,手上皆無大權。
這也是方士一黨能在朝堂上為所欲為這么久的原因,畢竟那些皇室宗親縱有百般意見,沒有權柄在手,說什么也傳不到一心修仙的陛下耳中。
當然,皇室宗親也有顧念祖宗江山基業,不惜以死進諫的,但很可惜,最后他們真的死了也沒能喚醒癡迷修仙的皇帝。
從那以后,皇室宗親便安分下來,但內部卻更為團結,和那些外放到各州郡為官的宗親子弟的關系也是越來越好,甚至隱有背地支持唳王的傾向。
畢竟在怎么樣唳王也是同宗族人,以其讓祖宗基業旁落到外人之手,不如順勢捧唳王上位,這樣一來至少可以保大燕朝江山不倒。
可以說隨著方士一黨沉寂下來,現在的皇室宗親已經擁有了不小的話語權,對潘林絕對是一大威脅。
而隨著時局不斷變化,潘林這邊顯然也必須做出應對才行。
將軍府衙內,眾人議論紛紛,潘林則看向一名三十出頭的青年文士,神情顯得有些扭捏道:“通州刺史此番上書,承基怎么看?”
“同樣的意見我不想說兩次。”慕容承基搖晃著手中羽扇,坐在席位上連頭都沒抬,一門心思在那擺弄桌上肉脯,將一片片不整齊的肉片都壘好才滿意,典型的強迫癥患者。
潘林微蹙著眉頭,對此雖然心有不滿,但慕容承基這人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且凡獻策必有回響。
事實上這次出現通州刺史這個問題,確實也是不聽慕容承基之前意見所致。
當時方士一黨退居幕后,慕容承基就告訴過他,皇室宗親將是繼方士一黨之后的另一個巨大隱患,讓他盡快除掉,但他覺得皇室宗親對他構不成多大威脅,且敵人已經夠多了,沒必要再多一個。
最重要的是,他們與皇室宗親都不希望朝廷垮臺,既然有共同目標,倒不如選擇聯手同盟。
大方向上沒有問題,若能達成共識,彼此便可達成共贏。
可他哪知道那些皇室宗親這么不識抬舉,不給面子也就算了,還上書來打他的臉。
潘林嘆了口氣,現在悔之晚矣,當即也只好放低姿態,繼續問詢慕容承基道:“時局發展太快,事已至此,承基就別在耍小性子了,此局當如何破之?”
慕容承基整理好桌上肉脯,搖了搖羽扇看向潘林,一時間也不說話,像是在確定潘林態度,最后才有些不情不愿的開口道:“陛下已回天乏術,大將軍不覺得陛下繼續占著帝位很礙眼嗎?”
“礙……”潘林臉頰抽搐了幾下,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整個將軍府也就這位敢張嘴就來。
弒君那可是大罪,夷滅九族都算輕的,將來是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誰敢輕易妄動?
更何況還有劉宇那幫方士守著,這事兒要做起來談何容易?
慕容承基也不做補充,他的話已經夠明確了,懂得自然就懂,沒必要多費唇舌去給大將軍普及個中風險。
至于弒君所蘊含的利弊,呵呵呵,大將軍放心去做就是,有他坐鎮,再大的弊端也可以變成利益!
潘林顯然沒有那么大信心,雖然知道慕容承基不會害他,但這事兒太大,他現在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根本下不去手。
然而就在這邊僵持不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