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幾句話便決定了永安近期發展方向。
這不僅僅是因為永安所處的位置太過被動,同時也是順應時局變化而不得不做的應對方略。
值此混亂之際,諸侯擁兵自立,皇帝還駕崩了,叛軍那邊捏著一手繼位詔書,這是嫌天下還不夠亂,非要再添油加醋搞出點事情啊。
不難預見,帝都那邊近期必有戰事,誰輸誰贏暫且不論,但只要這仗開打,天下必定震動。
陳子謙甚至有種預感,這場仗十有八九便是挑起天下大亂的敲門磚。
而到了這個節骨眼上,陳子謙若是還無法站穩腳跟,未來面對亂局,處境勢必更加艱難。
當然,要興兵其實也不是非選懷化不可,比如順應通州刺史之意,發兵討伐曾元起,又比如跨境征討寧州長盧。
這些都是可以選擇的,但寧州那邊士族之亂還沒結束,水已經夠渾了,現在介入進去,不僅沒辦法改變被動處境,反而還會新增好幾個大敵,實在不智。
同時進犯平永也不是什么上佳之選,畢竟就算打贏了,坐擁平永和永安兩郡之地,最后也不過是從被困永安,變成被困永安和平永而已,于大方向上毫無改觀。
而用兵懷化就不同了,一來可以極力促成與曾元起的結盟,那樣永安以東的防御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二來懷化以南緊鄰南邊蠻夷之地,那邊盛產烈馬,只要促成貿易關系,以后便可極力發展騎兵,提升軍隊戰斗力的同時,達成貿易關系還能有效推動境內經濟發展。
最主要的一點是占據懷化之地,便可直接威脅到通州幕府長陵郡。
天下大亂在即,通州刺史若想放手逐鹿天下,便需交好懷化,否則陳子謙隨時可以趁通州刺史不備,上去捅對方腚。
而且地理位置上懷化與云州也十分靠近,占領懷化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且從戰略意義上來說,以后可以活動的范圍也會更大。
不像占據永安和平永那般,完全被四面合圍起來,時刻面臨著‘動則亂,不動則坐以待斃’的問題。
可以說這一仗打贏了,主動權就會握在陳子謙手里,而若是打輸了,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推倒重來。
陳子謙顯然不會讓這樣的局面發生,哪怕是用盡手段!
不過這發展方向雖好,但以永安現在的情況,要實施起來卻是頗為困難。
目前糧草軍械倒不是什么大問題,通州礦物富饒,安邑那邊就有充足的鐵礦可打造軍備,事實上龐簡初自從投靠陳子謙后,一直就沒停止過軍備的打造。
另外府庫里屯糧也頗為豐厚,數十萬石屯糧足夠陳子謙揮霍的,而且還有那么多世家糧倉備用,支撐永安發起一場戰役不成問題。
但糧草富裕,兵馬卻多有不足,而且府庫里近期發了軍餉,又實施了諸多利民政策,加上外派暗影衛地煞組到各州郡去組建情報網,原本存余的三十幾萬資金已經揮霍殆盡,指望用錢來臨時征兵,雖然能補充一些兵源,但數量上絕對不會太多。
而且經過這么一消耗,財政見紅就是必然的,未來幾個月怕是都拿不出錢來補充軍餉,算是提前給大軍埋下了一個定時**,遲早是個麻煩。
另外還有邊防隱患,曾元起那邊還不知道是什么態度,出兵之前若不能達成結盟,之后怕是免不了出現后防危機。
靠近寧州長盧那邊也不得不防,寧州現在雖亂,但越是這個時候,戰禍就越可能波及過來。
這些問題都是陳子謙需要考慮的,當然,他也不是光考慮不行動。
吩咐駱太白和譚文昊各自去準備起兵事宜之后,陳子謙便調來前兩天剛從寧州回來的典冀通。
這家伙似乎天生就是跑腿的命,剛幫譚文昊把弟弟妹妹接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