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還有這么強的洞察力,一眼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何志遠贊許地點點頭,接著又問他“那你覺得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何志遠剛問出這個問題又有些后悔,這個問題對于一個古代的年輕人來說太難了。他自己都沒有想明白,去問自己的徒弟,他肯定也沒有答案。
果然,嚴紀海想了半天,摸了摸自己的后腦勺,才期期艾艾的答道“這個問題,我也想不明白。總之我覺得需要有識字的人帶領這些老農才可能有些成果。就像剛才,師傅要是不告訴他們黃瓜還要授粉,這些老農永遠也不會知道,那樣的話,這個大棚的黃瓜幾乎就要絕收。種田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僅要懂得施肥、澆灌、除草,還要懂得莊稼的其他性狀,才能獲得高產。”
何志遠又贊許的點點頭,看來這個孩子對于種莊稼還是有些心得,在讀書的同時,沒少幫家里干農活,否則不可能說出這些道理。是以,他稱贊道“你說得沒錯,看來你這次陪師傅出來,是有收獲的。種莊稼施肥、澆灌、除草都是有道理,有講究的。比如說施肥,一般的老農只知道施糞肥,莊稼才能長得好。其實莊稼生長還需化學肥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氮、磷、鉀三大元素。”
嚴紀海聽到這里有些懵逼,然后誠實地說“師傅,您剛才說的我沒有聽懂,什么是化學肥料?什么是氮、磷、鉀三大元素?”
“這方面的知識,你只要讀讀我編寫的化學這本書就明白了。現在和你解釋不清楚。”何志遠又接著說“其實施肥不是提高糧食產量的最主要辦法。最主要的辦法是育種,只要培育出高產的糧食品種,才是增產的關鍵。而育種就需要科學的方法,懂得莊稼的各種習性。這些知識都需要讀書才能獲得,不識字的老農是無法完成育種的。”
嚴紀海認真的聽完何志遠的解說,然后又問“師傅,您剛才說的育種,是不是就像剛才給黃瓜授粉一樣。在不同的植株之間交叉授粉,莊稼才能長得好,顆粒就飽滿,產量就能提高?”
其實何志遠對于育種知識可以說一竅不通,他所知道的只有后世的袁隆平他老人家搞得雜交水稻,使水稻的產量達到一千多公斤。而現在的水稻產量最多也只有三石,相當于二百七十多公斤。與后世相比,有差不多五倍的差距,所以何志遠才有把握說能讓糧食產量達到五石的水平。
但對于如何育種,他卻不能給眼前這個徒弟一個具體的方法,只能含糊的說道“和你說得差不多,不過水稻和小麥都是雌雄同株,所以異株授粉并不那么容易。只要選取長勢良好的兩株作物,進行異株授粉,只要能成功授粉,就有可能獲得良種。再經過幾代培育,等習性固定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品種,產量也就能提高了。為師對這方法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大致猜測。”
嚴紀海點點頭,似乎懂得了這其中的道理,思索片刻,對何志遠說道“師傅,學生想去育種,等培育出水稻或小麥良種,為百姓、為朝廷解決糧食問題。”
什么?這才跟了師傅半天時間,就想離開師傅,自己去單飛!有這樣的徒弟嗎?我可是想把你放在身邊當幾年的書童的,何志遠心中一陣郁悶。
但轉念一想,他要是真有這個興趣與決心,說不定幾年以后真的能培育出作物良種,那比在我身邊當個書童貢獻大多了,如果能成為明朝的袁隆平,那對這個世界的貢獻不亞于開疆拓土、平定戰亂的大將軍。與之相比,找個書童那就簡單多了。
不過現在他雖說有一腔熱情,但基礎科學知識欠缺,對于現代植物學也沒有任何知識,這種情況下去搞育種,也是困難重重的。雖說何志遠自己這方面的知識也相當匱乏,但總比這個的時代的人懂得多。
于是他說道“你有這種想法,為師非常欣慰。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你現在的掌握的基礎知識太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