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遠對呂傳梅與何志遠說道:“呂傳梅說得沒錯,這種機器會改變這個行業。它的出現必然會對傳統紡織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沖擊。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在提高何家鎮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盡量減輕這種沖擊,延緩這種沖擊到來的時間。所以我要求所有織工都要保密,不能把這種新式織機流傳出去。一方面是為了商業保密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減輕這種沖擊,讓其他地方的傳統紡織行業還能繼續生存下去。”
兩人聽了何志遠的這番言論,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然后都說道:“東家放心,我們不會把這種紡車和織機說出去的。”
接下來,何志遠問呂傳梅:“下個月,紡紗廠就要開工了,你去紡紗廠做大師傅,先教會首批的幾十位女工學會使用這種紡紗機,要是教得好了,讓你做一個車間的主管,月錢五兩銀子加整個車間的績效。你覺得如何?”
呂傳梅聽聞此言,高興地合不攏嘴,馬上答道:“行,沒問題。我一定把他們教會。”然后猶豫了一下,小心的問道:“東家是要從紡織廠里面挑選首批紡紗廠的女工嗎?”
“對,首批五十個人要從紡織廠挑選。”何志遠答道。
“我能否推薦一個人去紡紗廠?”呂傳梅小心的問道。
“哦?你推薦的人也會紗紗?你因何推薦她?”何志遠疑惑的問。
“她是杜月芹,是和我一起進廠的,學習很認真也努力,現在已經出徒了。在老家的時候她也紡過紗。”呂傳梅恭敬的答道。
何志遠看了一眼何志珍,何志珍馬上會意,趕緊介紹道:“杜月芹和呂傳梅是都是侯鳳嬌的徒弟,她確實很買力,學得也很快,來上工五天就出學徒期了。”
何志遠點點頭,說道:“那很不錯,只要合適可以考慮她去紡紗廠。”然后又問呂傳梅:“不過你推薦她是另有原因吧?”
呂傳梅小聲的答道:“在朝邑的時候,地震的那天晚上,杜月芹的婆婆堅持住草棚,村人都跟著她學,才保性命。是我小姑子回連夜回娘家和我們說年三十晚上不要回屋里睡,我們家也才活命。”
“這么說,是杜月芹的婆婆間接的救了你們家的命。知恩圖報是沒有錯,但工作是工作,人情是人情,這個要分清楚。明白嗎?”何志遠說道。
“明白了。”呂傳梅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趕緊承認錯誤:“我知道錯了,以后不會犯這種錯誤了。”
何志遠這樣說一是教育呂傳梅,另一層意思也是說何志珍聽的,讓她們明白工作與生活分開,否則很容易犯錯誤,以后管理也是一大麻煩,這一點必須提早防范。
“認識到錯誤就好,你的推薦我會考慮的。以后要推薦人選要把生活與工作分開。”何志遠再次告誡道。
何志珍與呂傳梅離開后,何志遠馬上開始安排這種新式紡紗機的制造。從技術來說,這種紡紗機結構簡單,并沒有技術難點。他只需找到丁四海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這一次他準備制造八百臺這種紡紗機,同時再制造三百臺飛梭織布機,滿足部分織工加班的需要。多出來的這三百臺機器,一方面是在機器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可以馬上用這三百臺機器替換,不耽誤生產。另一方面,想加班的織工可以利用這三百臺機器加班,畢竟這些災民都需要銀子,急于改善生活狀態。而何志遠根本不用愁棉紗和棉布的銷路,與傳統手工業相比,何志遠生產出來的產品遠遠高于它們。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手工制品毫無競爭力可言。
五天后,第一批五十臺紡紗機制造完成,何志遠先把這五十臺紡紗機安裝在紡織廠的一個空閑車間內。然后,挑選了五十位會紡紗的織工學習這種新式紡紗機的使用。當然杜月芹也在這五十人之中,既然呂傳梅推薦了她,何志遠就不可能抹了她的面子,最主要的是杜月芹確實表現不錯,也符合去紡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