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錢財,以錢貨先收攏他們之心,大王再使承諾他們此戰之后可于隴西安家,賜田地宅物收其心,或可驅這些俘虜一戰。”
趙明聽懂了賈詡之意,當即與賈詡雙簧道“老師所言甚是,羌胡戰力絕不下于匈奴,況且兩族之間仇恨頗大,或許可以一用。只是皇爺爺賜我的黃金錢貨,連番大戰犒賞三軍不說,新城建造用度也是十分緊張,眼下府中哪有錢財可以給他們。”
趙奢撇撇嘴,感情這兩鬼扯這么多是要好處啊,娘的,一說到出兵各種要好處。
趙奢懶得聽他們唱戲,說道“兩千人,每人賞錢三貫。”
三貫錢,足可買精糧七、八石,夠一個壯漢吃用一年,賞賜已經非常重了。
當然,這些錢說是賞錢,其實就是給了趙明的武王府,至于你賞不賞那就是武王府的事情了,只要來的這些兵馬別給我搞出幺蛾子就行了。
當場拍板之后,送走了趙奢,趙明又接著與眾臣議事。
這兵怎么派,還得議議。
趙明坐在主位上說道“不想局勢竟如此緊張,百萬匈奴下并州,動靜真是不小啊,弄不好便動搖國本,一萬兵馬如何調遣,諸位看如何行事?”
賈詡道“其實,無論大王派誰領兵,派哪支兵馬,這一萬人馬都不可能再回我隴西,尤其是三千騎兵。”
趙明眉頭一皺,知道賈詡說的是事實,什么征集天下兵馬,就是太子以此為借口,削弱各地方、各軍伐的勢力,點了名要我的三千騎兵,雖然給了我去其他四郡征兵的權利,但我的戰馬沒了,到哪里去征?
想到這,趙明問道“以老師之見,我隴西當如何行事?”
賈詡沉吟道“昔日,先王信雖然挑戰天下無敵。但在朝野之中聲望并不高,可一次北伐,卻使先王信聲望如日中天,臣建議,大王當效仿先王之事,提兵并州,決戰匈奴,此事別人可避、可退,我武王府決不能避退。武王與胡人,早已不共戴天。”
賈詡的意思,便是傾隴西精銳北上,而不是派點什么炮灰去,決戰匈奴,提升名望,聽起來倒是不錯,而且,武王親自去了,誰也不能吞掉他的一萬兵馬,更不敢將他的兵馬當作炮灰,相反,若不是趙明親去,無論誰領兵去,都會被當作炮灰。
趙明暗嘆,他本來的計劃是躲在隴西好好種田、建城,攢錢,練他幾萬騎兵,等那幾個皇帝造反,風云悸動之時,再以平叛大義之名征伐天下。
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現在更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大事一件接一件,這才半年,打了多少戰了?(雖然他自己只打了一戰)
這次看來也躲不過,賈詡說的對,這是刷名望的好機會,武王府是不是真的重整旗鼓了?要想天下英雄納頭便拜,文臣武將四方來投,在隴西之地打了一場遠不能說明問題,提兵并州,決戰匈奴,此戰,必須打出武王府的威風。
在問了其他人的意見之后,趙明當即拍板,親提大軍北上并州。
馬超的騎兵營剛建立不久,整合時間太少,此時出兵戰力未達到頂峰,是故趙明命馬超去餓虎谷換回楊再興部,以楊再興三千騎兵并趙明御林軍四千人,再從此次羌胡俘虜中選出三千可用之人,稍作賞賜,命司馬張榮為都尉,岳云為副都尉領三千降卒。
張榮這么一個文武全才的人,老掛個空職,有些對不起這位托孤大臣。
此次出征,調用大將文武如下。
騎兵營楊再興、杜覺、馬鐵、馬休。
降卒營張榮、岳云。
御林軍范增、穆羽、陸文龍、楊七郎、楊八郎。
隨軍文官賈詡、馬謖。
再加上趙明貼身護衛展昭、魏忠賢。(以老媽的武力,怕是不怎么需要護衛的吧,魏大太監還是保護自己的小命要緊。)
藺相如、馬良留在隴西種田,沮授去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