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這要是簡單的分析看來,的確是夏侯平治他們絕對的占據了上風。
但是,對方可是十輪次的連軸轉,這一點可是實實在在的,任憑是夏侯平治他們再是如何的強悍,恐怕也真的難以真正頂抗對方如此的連軸戰法。
不僅如此,更有甚者,那個也連速該更是沒有讓剩下的那五萬人如何的按兵不動、靜觀其變,而是讓他們直接形成了更具威力的第二梯隊。
簡單的這么說吧,剩下的這五萬人,人家也連速該直接索性編成了五個萬人隊,隨時在后面伺機而動。
比如說這前面的哪一個波次、或是哪一個環節臨時出現了什么特別危急,或者是夏侯平治他們哪一個時間段出現了一定的疏忽和紕漏。
那么后面的也連速該便會立即派出一個或者數個萬人隊,直接猶如餓狼撲食一般,惡狠狠的便是閃電般的猛撲上去。
如此一來,這即便是夏侯平治他們再是如何的運籌帷幄、洞察千里,再是如何的緊密配合、親密無間,再是如何的上下同心、同心戮力,恐怕這總歸也是不能長期的支撐下去吧。
畢竟,他們這不過只是萬余的守軍,而且真正的防御重點不過只是簡單的“三點一體”,并沒有如何的防御縱深,更談不上什么彼此的橫向支援。
尤其是,對方這十個波次的連軸轉輪番進攻。根本不讓夏侯平治他們有絲毫的真正放松機會,所有人都是時刻準備、時刻緊張著。
要知道,他們的這一招那可是著實的陰狠毒辣,雖然每一次的攻擊都不是如何的亡命進攻,但是偏偏就不讓你們防御的一方有片刻的清閑。
不僅如此,最為可恨的是,每每在防御一方稍稍略有松懈的時候,人家也連速該便會恰如其分的立即加派后面的萬人隊,瞬間發起更為猛烈、更為瘋狂的猛攻。
如此一來,這即便再是如何的精銳之兵,再是如何的強悍之將,恐怕也真的受不了如此連軸轉的高強度消耗吧。
但是,人家烏狄的人馬卻是大不盡然,畢竟人家每一波次之后,都可以得到相應的休息和補充,根本不會有什么太大的真正消耗。
就這樣,甚至還沒有真正等到第三天的凌晨時分,夏侯平治他們中路的人馬便是再也支撐不住了。
只好趁著凌晨之前雙方最為疲憊的時候,在后面雁固關主將馬玉寅的接應下,總算是堪堪殺出了一條血路,安全撤回到了后面的雁固關主城之中了。
不僅如此,跟他一起的大將許方達和何正豪他們兩人,也趁機趕緊各歸本位,自行撤回到了雁固關主城兩邊的山地防御營寨之中了。
要知道,這直到此時,他們雁固關的真正防御體系和防御縱深這才真正的顯現了出來。
這么說吧,他們雁固關實際上最厲害的,便是他們這“三足鼎立、互為犄角”和“五位一體、縱深作戰”。
其中這“三足鼎立、互為犄角”肯定是非常的簡單了,那就是這主城和左右兩翼衛城之間的相互配合,一方受力三方感應。
至于這“五位一體、縱深作戰”那也不難理解,尤其是現在許方達和何正豪他們兩人駐守的這側山地營寨,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對其它三處城寨城防起到了極大的羽翼作用。
甚至毫不客氣地說,這一次夏侯平治他們這中路的殘余人馬,之所以能夠得以安全撤回后面的雁固關主城之中,實際上恰恰還正是人家左右兩側山地營寨接應的功勞。
或許,到了現在,或許有人會問了,既然已經到了如此危急的時刻,那么雁固關的主將馬玉寅他為什么不親自出兵接應。
更有甚者,前文書中咱們早就已經提到過,這整個雁固關的地下原本便已經有一整套的地下體系,為什么不去緊急啟動它呢。
當然,這一切似乎也只能去問馬玉寅和夏侯平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