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帶著白馬義從,來到汜水關城墻之下,尚距離二百步開外,公孫瓚竟然就下令了。
“齊射!”
“放風箏!”
公孫瓚一說完,白馬義從紛紛后仰,彎弓搭箭,眼望汜水關,雙手一松,一支無聲的箭矢便沖向了汜水關之上,一支又一支,好幾萬支箭矢齊發的景象,密密麻麻,將整個天空都遮蓋,變成了黑色,那些弓箭落在了汜水關上的各個角落。
那些躲避不及的汜水關守兵,瞬間就被弓箭給貫穿了,射了個通透,一眨眼功夫,就會萬箭穿心,被射成了一個刺猬。
僅僅一波箭雨,汜水關里的守兵就損傷過半,五千兵馬還有戰力的,不足二千。
然而,事情還沒結束,這只是齊射,放風箏還在后頭呢。
放風箏是騎兵的一種打法,一旦被敵人追殺的話,就拉開距離,然后放一波箭雨,再接著奔逃。若是追擊敵軍的話,則是拉近距離,射殺一波之后,再狂追敵軍,等距離足夠,又搭箭射殺。
如此反復,便是放風箏。
白馬義從放完一箭,皆讓雙手松緩了一下,催促戰馬往汜水關城墻靠,待與汜水關城墻僅隔一百步之外,白馬義從再次彎弓搭箭,向汜水關上的李榷軍釋放可怕的奪命符。
再一波箭雨!
放箭過后,公孫瓚便率領著白馬義從,撤回程遠志身邊,游走在程遠志的龍威軍附近,替程遠志把風,看看有沒有新的敵軍前來。
白馬義從是騎兵,公孫瓚才不會頭腦發熱,拿去攻城呢。
最先攀上城墻的人,是孫堅,然而孫堅剛上了城墻,就被李榷派人給圍住了。
李榷雖說給公孫瓚搞了二波箭雨,但除了第一波沒有做好防御之外,死傷有點慘重,第二波并無多大的折損,很多守兵知道會有箭雨,早早就躲過了城垛里面,避過了風頭。
此時孫堅上了城墻,箭雨也停了,李榷直接派了上千守兵,去圍攻孫堅,為了填上孫堅這一處的漏洞。
然而,李榷的守兵攻上去了,可效果沒多好,孫堅的后頭仍是源源不斷地竄上來了兵馬,尤其是程普、韓當、黃蓋和祖茂四人上了城墻,孫堅更是如虎添翼,李榷的兵馬只能阻止孫堅擴大防線,卻無法逼迫孫堅重新跑回城墻。
“給本將殺,膽敢退者斬,殺了孫堅,本將封他為大將。圍上去,千萬別讓孫堅給殺出來了。”李榷拼命大喊,生怕這些汜水關守兵掉了鏈子,不敢拿命去和孫堅廝殺。
李榷是知道孫堅武藝極強的,孫堅在華雄的手下依然毫發無傷,生龍活虎的,李榷才不會頭鐵腦抽地持刀沖上去,去和孫堅交手,憑李榷的武藝,李榷相信打是肯定打不過了,但撐個幾十回合,沒多大問題。
可是沒必要,李榷上前廝殺的話,汜水關沒有大將,會丟失得更快。
李榷以為只要搞定了孫堅,捂住了孫堅就行,可惜李榷沒料到這一回要面對的大將會如此之多,而且個個都是好手。
典韋比趙云先來到汜水關城墻,兩腳生花,踩著墻磚,借力一些繩索,或者云梯,一二個呼吸之間,就爬上了城墻。
典韋一上城墻,并沒有大開殺界,反倒極力地躲避那些汜水關守兵,兩眼拼命地尋找汜水關的守將。
既然程遠志說要生擒汜水關守將,那典韋自然不會將汜水關守兵這點雜魚放在眼里,好在典韋很快就發現了李榷所在的方位,嘴角一揚,手里的雙戟揮得猶如風車急轉,向著李榷直沖而去。
汜水關的守兵大多都派去圍攻孫堅了,直到典韋沖殺到近前,李榷才發現了典韋這員虎將。
典韋沒有用刀,用的是鐵戟,但殺起人來,卻不比孫堅要慢。
“賊將,莫要掙扎,免得傷了你的性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