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只許劫掠不許屠城,這是慕容翰得到的最新命令,司馬季只是來求財的,并不想改變波斯和羅馬之間的平衡。也無意制造更多的殺戮,拉仇恨這種事情要懂得適可而止。尤其是對同等文明,永遠都別想要一戰就打斷對方的脊梁。
既然滅不掉波斯,也沒有這方面的意愿,那司馬季何必要為羅馬做嫁衣呢?雙方彼此是最大的威脅,襖教和基佬教在各自的基本盤也算是穩固。實際上在這個年代,不論是波斯還是羅馬,境內都存在一定數量的其他宗教群體。
西亞和地中海兩大文明的對峙,還會糾纏上來一段時間。這個世界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沒什么事情是不付出代價的。比如說晉朝沒有解決宗室和士族的問題,從晉朝往后不管是南北朝哪個國家,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明朝比前面歷代王朝都要集權,而在眼皮底下出現的清朝,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到了極致的王朝。現在的羅馬和波斯,對境內的其他宗教群體,還沒有動不動就圣戰的習慣。兩大文明越對峙越極端,到了和平教和基佬教對峙的時候,才進入到了下一個互相恨不得掐死對方的階段。
古代社會,其實度過了早期的階段,基本上都會出現極端保守的趨勢。對自己境內百姓也會管制的越來越嚴厲,羅馬崩了之后地中海北面的區域大幅度的倒退。西亞文明最后一個大帝國奧斯曼,也比之前的波斯、阿拉伯更加的心狠手辣。
司馬季也談不上這種趨勢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宋朝之后的朝代在內部穩定上,肯定比漢唐要強得多,不過對外真的不適合穩定壓倒一切的態度,那簡直是在找挨揍。
按理來說現在呼羅珊的波斯人吃了這么大的虧,現在雙方應該是不死不休的狀態,但司馬季并不這么認為,首先他又一次贏了。勝者決定一切,敗者什么都決定不了。要知道在亞歷山大東征的時候,大流士敗了兩戰之后,在第三次決戰之前,想的并不是決一死戰洗刷恥辱,而是準備財物和亞歷山大議和。
沒有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稱為大帝國的古波斯,面對一群眼中的野蠻人,尊貴無比的波斯皇帝確實想要議和。只不過亞歷山大最終還是覺得,不逼迫一下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滅了高高在上的波斯帝國,他還成功了。
在滅頂之災即將來臨的時候,人們的第一選擇永遠是保性命,至于錢財那是身外之物。
把呼羅珊禍害夠嗆的司馬季,光明正大的派人進入了圖斯城,非常鄭重的表明了燕王一個和平主義者的意愿,只要您們繳槍投降……
說實話就連他的這些學生們,都不看好波斯人能夠忍下屈辱,甚至覺得入城勸降的人,可能會被波斯人殺了祭旗。
“你們不太了解一個貴族的想法,本王說了也是白說。”司馬季眼皮一翻,這個問題上意見向左,明顯帶有巨大的階級鴻溝。要知道戰爭面前貴族和百姓是平等的,而貴族本身就是不平等的產物,爆發大戰肯定會帶來一定的階級洗牌,只要有選擇,人上人永遠不會期望出現滅國之危的大戰。
而皇帝又和貴族看法不同,皇帝高高在上本身就有最大的榮耀,出現皇帝當中總是出窮兵黷武者,當然這只能解釋宋朝之前的中國歷史。宋朝之后中原已經沒有貴族了。只剩下一群隨時流動的官員。
在貴族林立的時代,往往一國的統治者最喜歡到處打仗,而宋朝之后官員把士族完全取代之后,中原王朝和平才占據主流。
清朝應該算是一個例外,清朝是有一個叫做八旗的武裝,他們不會被中原那種文化束縛住的,清朝在一些方面似乎又回到了宋朝之前的樣子。至于另外一個元朝,元朝在宋朝未滅之前就已經陷入內戰當中,一直到忽必烈死,元朝的西北諸王都在反叛,元朝自己精裝版的八王之亂,持續時間可比我大晉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