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縣中百姓的生活似乎沒有什么變化,除了剛開始,衙署派人統計糧食的時候,造成了些許恐慌外,如今整個縣都在按部就班的運行著。
當百姓們發現,衙署的人確實只是統計糧食,而沒有強征糧食后,便徹底放下心來。
李崗看著縣中的景況,非常欣慰,不由得又想起了陳正。
這次災情期間能夠穩定,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了陳正所提出來的小建議。
然而,其他縣卻沒有像東陽縣城這樣井然有序,有些縣的糧價已經居高不下,商人富戶囤積居奇,百姓為了一口吃的,往往會大打出手!
有些消息靈通的人,便打聽到了東陽縣的情況,成群結隊往東陽縣逃來。
等李崗得到消息之時,在東陽縣門外面,已經聚集了幾百難民。
面對這幾百個難民,李崗犯了愁,收還是不收呢?
收的話,無疑對本縣的防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要知道,整個東陽縣也就才兩萬三千多人,這一下子在幾百個難民,不是個小數目。
不收呢?這些可都是梁國的百姓,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在東陽縣的門外活活餓死啊!
如果真是這樣,不僅將來會有人彈劾他見死不救,就算是李崗自己,他心里也過意不去。
可是這幾百人決不能放進城中,若是出了騷亂,憑借著縣城里的公差,怕是真壓不住。
百般無奈之下,李崗將陳正找來。
“大人將我喚來,可是為了城外那幾百難民?”陳正開門見山地問道。
李崗點點頭,道:“那些人困極來投,本縣不能見死不救,但又不能放進城里,只能在外面給他們造一些安身之所。”
“大人的意思是,在城外給他們蓋房子?”陳正試著問道。
“倒也不必蓋多好的房子,小陳師傅乃是木匠,就做一些簡單的木棚、木屋,有個容身之所也就是了,災情面前,沒那么講究,但是務必要快。”李崗道。
“大人請放心,在下定會盡心盡力,安置妥當。”陳正應承了下來。
李崗嘆了口氣,道:“小陳師傅沒什么條件嗎?”
“大災當前,人命第一,還談什么條件啊!”陳正感嘆道。
李崗聽后,不由得贊曰:“小陳師傅竟有古仁人君子之風!”
陳正有些汗顏,道:“那些難民不能白吃白喝白住,要讓他們做些事情才好。”
“可眼下能安排他們做什么?安排進城做事,實不相瞞,本縣并不放心。”李崗實話實說道。
陳正嘿嘿一笑,道:“大人您忘了,在下和李兄的船塢和港口就要動工建造了,正缺人手呢。”
“你是想用這些難民?”李崗眉頭一挑問道。
陳正沒有否認,道:“不錯,讓他們做工,然后按照工作量的大小,分發糧食。若是不肯做工的,直接趕走,畢竟現在糧食乃是緊缺資源,不能浪費!”
李崗瞥了一眼陳正,笑道:“你這是拿公家的糧食來以工代賑了啊,打得一手好算盤啊。”
“大人言重了,話可不能這么說。”陳正辯解道,“就算我不用他們,大人難道就不發糧了嗎?我讓他們有事做,他們心中就有希望;心中有了希望,便不會鬧事。這難道不是大人所希望看到的嗎?”
“說的倒有幾分道理。”
“大人別忘了,這船塢和港口早一日建好,便早一日可以出海捕魚。”陳正借著說道。
李崗哈哈一笑,道:“本縣又被你說服了,這些人歸你了。不過,你和李爽那邊的工期一定要快,貿然多了這幾百張嘴,咱們的糧食可就緊張了。”
“大人要盡快修書與馮知府,讓他下令管控各縣人口,不得逃竄,否則的話,來咱們東陽縣的難民只會越來越多哦。”陳正道。
李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