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了口氣,道:“那其他縣的百姓可當真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了。”
“大人,咱們現在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都難保,沒有余力管其他。”陳正道,“若是后期咱們緩過來了,有了余力,才能支援其他縣城。”
李崗點點頭,道:“你去找書吏吧,這些人就交給你了。”
陳正找來書吏,將這些難民登記造冊,然后往九曲灣的方向領取,順便通知魏大勇,讓他將木工坊的木材,都拉過去。
陳正最終選了九曲灣西邊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給這些難民作為落腳點,這里離著九曲灣比較近,方便每天去做工。
等拉來了木料,陳正開始計劃蓋木屋了。
雖然,李崗說了,不必太過計較,隨便做些遮風擋雨的木棚便是。
然而,陳正可不是這么想的,作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作為、有追求的“四有”小木匠,是絕對不會應付的。
住所的結構,陳正早就在腦海中設計好了,三戶配一院,五院連一排。
每一個獨院可以住進三戶人家,里面還配有廚房和茅房,這是可以共用的。
一排五院十五戶,也就是大約二三十人,這樣只需要蓋十排就夠了。
陳正有過在海島上蓋房子的經驗,而這次蓋的木屋不需要那么華麗,所以做起來更快。
很快,第一座小院就蓋好了。
品相精良的木質小院:體力恢復+17,遮風擋雨+17。
對于這兩個屬性,陳正倒是挺滿意的,接下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
陳正做的便是裁好固定尺寸的木料,做好榫頭和卯孔,搭建的工作,直接交給了那些難民。
想要住房子,就要自己去搭。
當然了,他們自己搭的房子,是不帶屬性的。
用了三天的時間,十排帶小院的木屋部完成,陳正將自己搭的那個小院,分配給了三家干活最賣力的,以此作為獎勵。
至于木屋中所用的家具陳設,陳正推薦了城南王木匠。
原因很簡單,王木匠做的東西雖然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但是便宜啊,在這個時候,能使用就好了。
折騰了幾天的時間,總算將這些難民安頓好了。
難民們有吃有住,歡天喜地,完不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就是他們出大力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