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人,從來都不會把問題想得太深。
李龜年就是一個實在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武家兄弟沒有太多的猶豫糾結,就這么拍板把一個家族經營了三四代人的祖業交出來,背后還會有一些什么其它的原因。
在武家想要吞并別人的時候,他們自己,也已經被人盯上了,而且,這個人就是現在長安黑白兩道通吃的安祿山。
在得知自家外放出去的存票被人家集中淘換的消息之后,武氏兄弟就有種不安的感覺。
自女帝倒臺了之后,他們武氏就一直龜縮著做人,柜坊到了武忠手上的這幾年,也超發出去了兩三百萬貫,其中有一部分,還并不是拿去投資了固定資產,而是直接被他們武家各房的敗家子揮霍掉了。
這些錢,要真是靠武氏柜坊的盈利來補回,只怕至少得十年八年,因為,隨著李隆基坐江山的日子越久,大唐的經濟復蘇的非常快,尤其是底層百姓,需要賣屋賣田,甚至賣兒賣女來應急的情況,幾乎沒有了,他們向外放貸的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了。
所以,除了對于外面收到的那些風聲很擔憂之外,武氏兄弟,對于柜坊的前途也十分不看好,這才想到了,拉慈善署一起率先向別人發難,這樣不僅能顯示自己的強大,說不定還能吞并別人,壯大自己。
即便是不成,到時候他們武氏柜坊被別人反擊的話,也有慈善署這個現金較多的靠山為他們撐腰渡過難關。
而李龜年的這個建議,雖然讓他們完失去了自主權,但是,卻能夠更加穩妥的讓他們把這次危機渡過,得到了一些他們想要的東西,甚至,之后可能還會出現大的反轉。
畢竟,一旦武落衡得了寵,有了權,給他們運作個官位,應該是不難的,到時候把李龜年往更高的位置上一升,自己兄弟兩人,說不定就能成為慈善署的當家了。
飯局的后半場,就是李龜年和武氏兄弟就武氏柜坊的產業整體納入慈善署的方式,進行一些磋商了,主要是李龜年說,武氏兄弟和高柔負責記。
倒是散席的時候,楊三胖一雙大眼睛瞪著武忠武信兩兄弟不肯走,嚇的他倆人直往李龜年背后躲。
在李龜年的提示下,兩人才想起之前說過的,讓楊三胖消氣的辦法,于是,拜別了武逸仙之后,他們兩兄弟將李龜年楊三胖一行人帶到了不遠處,一間武氏柜坊門店的錢庫去了。
還別說,進了這錢庫,楊三胖果然一臉興奮的樣子。
可惜,他對那些堆的像山一樣的銅錢,一點興趣都沒有,而是直奔庫房最深處存放金銀的地方,白銀他都瞧不上,見到金錠,他就往懷里揣。
要知道,一兩金子,可是價值十貫,這種五兩一錠,十兩一錠的金子,隨便抓幾個,都是幾百上千貫了,楊三胖硬是將衣服塞的快要撐爛了才肯住手,看的武氏兄弟面部肌肉一陣抽搐。
就這么一下子,他們只怕是給出去了一兩萬貫。
關鍵是,被人家打了,還要花這么多的錢來消災,百年以內,武家就沒有干過這么丟人的事情。
嘴都快笑歪的李龜年最終帶著楊三胖回到了宅邸,對于楊三胖這種只認金子,不認銅錢的好習慣,那是大加贊賞。
楊三胖的錢,就是他的錢,反正楊三胖又不會花錢,以后他要是想在夜市上掃貨,隨便讓他去掃,就算每天把懷里裝滿了回來,這些錢也足夠他揮霍好幾年的了,反正夜市上擺賣的都是些便宜貨。
次日一早,李龜年晨練完畢之后,依舊是帶著昨日的原班人馬一齊出發,不過,今天他沒有去太樂署,而是交待了李彭年李鶴年頂替他的位置做歌藝方面的主考官,自己則是去往了慈善署。
將武氏柜坊吞并進入慈善錢莊項目可是一件大事,李龜年得有所安排,早就瞄上了柜坊生意,想拿武氏柜坊開刀的安祿山,正準備給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