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魏軍這邊的主帥,當得知嬴渠梁如此興師動眾,幾乎是傾盡秦國之力而發兵的時候,吳杰的心中不免多少有些意外,就連在和孫臏說話的時候都要調侃道“這一次看來是真的把秦國人惹毛了……”
對于這一點,孫臏的回答同樣很有幽默感“聽說當年吳將軍之大父吳起以五萬人、三千騎兵和五百戰車大破秦軍五十萬之中,如今秦國只不過這區區十來萬人,想必是不會被吳將軍放在眼中的。”
對此,吳杰還以的是一陣連眼淚都要笑出來的大笑之聲。
“三萬魏武卒去打七萬秦軍和幾萬秦國民夫,再加上我大父的指揮能力,你真的覺得很難嗎?史學家們雖然都喜歡秉筆直書,但是他們從來就沒有上過戰場,對數字的概念實在是太差了。”
五十萬軍隊?開什么玩笑,就秦國現在的人口,部年輕適齡男子加起來有沒有五十萬都不一定呢。
這種夸張其實一點都不少見,有個一兩萬人,那就是五萬大軍,有個兩三萬人那就是十萬大軍,要真有個十萬大軍,不得了,吹不到五十萬你都不好意思。
這種吹逼通常來說屬于輿論戰的一種,就好像三國赤壁之戰時候曹操這百萬大軍的旗號一扯開,聽起來就相當相當的唬人,在心理上就對東吳一方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但壓力歸壓力,等到大戰真的起來的時候,想要憑借著心理壓垮對面其實還是不太現實的,大家終歸還是要回到最根本的地方,那就是在戰場之上見高下。
對于大決戰這種事情,能夠看得出來兩邊其實都有所顧忌。
在吳杰這邊來說,手中的兩萬人馬是最可靠的力量,至于韓趙兩軍這邊拼湊起來的五萬人,老實說吳杰和孫臏都沒有抱著什么太大的希望。
雙方既然對壘,那么小規模的沖突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這其中主要是以斥候部隊為主。
而在這些斥候部隊的相互戰斗之中,吳杰一直以來訓練的那七百名騎兵終于發揮出了自己的能力,多次讓秦國的斥候部隊吃癟。
在最夸張的一次戰斗之中,魏國胡人百夫長丘林洛率領著自己麾下的一百名騎兵邊戰邊退,最后不但在聞訊而來數倍于己的秦軍包圍之下安然撤退,甚至還取得了上百個殺敵的功績!
有了這份戰績在里面,吳杰自然也不免召見了一下丘林洛,并將其大加表揚了一番,然后又親自賞賜一份讓其他人看來都頗為眼紅的獎勵。
雖然是三晉聯軍,名義上以魏國吳杰為首,但韓國人和趙國人畢竟并不是魏國的屬國,所以吳杰也不可能真正指揮得動這兩個國家的軍隊。
但既然魏軍都已經主動出擊了,韓趙兩個小弟自然也不可能沒有點表示,因此韓趙兩軍這些天同樣也是派出了不少的小股部隊在秦國境內四處出擊,也打了一些仗,也抓了不少的俘虜,但勝率方面自然就沒有魏軍這邊來的高了。
如此又過了好些天,魏國方面派來的五千援軍也趕到了。
“龍賈見過吳將軍!”率領這五千魏軍的是一個頗為年輕的將軍,嘴唇邊上還帶著細密的絨毛,看上去朝氣蓬勃,十分具有活力。
吳杰對于龍賈的到來,心中自然是非常歡喜的。
雖然都城已經遷出,但是安邑城之中依舊留有一萬五千名守軍,龍賈這一次所帶來的便是其中的五千人。
這五千人之中,足足含有兩千魏武卒!
如此一來,吳杰手下的可用之兵就達到了兩萬五千人之中,其中有差不多七千名魏武卒。
雖然近年來國君魏罃正在不余遺力的對魏武卒進行擴編,但是七千名魏武卒也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
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消息也正在不停的通過各個渠道傳到吳杰的耳中。
韓國和趙國趁著這次出兵的機會,對晉國國君原本就不多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