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
楓葉鎮,大寧北方邊境上的小鎮,地處大寧北方邊關虎牢關內五十里處,屬于連接南北的要沖之地,因鎮外附有大片的的楓葉林而得名。
每到秋冬季節,鎮外楓葉紅如火海,異常壯觀。
因此隨著北上的商旅而來的文人士子就極多,一是為了賞這楓葉火海奇觀,也是為了感受美其名曰的邊塞風情。
然而離洲多山林,比不得書上說的,震洲黃沙染血,長河落日的荒涼。
催生不出豪邁之感,只能留下些溫情脈脈。
因此像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的詩句比比皆是,倒也寫出不一樣的風情。
寧白峰踩著金黃的落葉,背著初生的朝陽,頂著火紅的楓葉踏進楓葉鎮的土地廟。
由于天光放亮,土地和聶紅竹不便顯露在人前,因此已經提前一步返回土地廟里。離去前,土地陸鈺邀請寧白峰前往土地廟作客,恰好寧白峰也打算了解一些虎牢關的事情,也就沒多做推辭,點頭答應下來。
寧白峰回頭看著背后的朝陽,有些感嘆的笑了笑。
想當初第一次踏進濱海縣的城隍廟,也是這種朝陽初生的時候,那是的心情極為忐忑,生存的壓力逼迫著他不得不硬著頭皮走進城隍廟,去接那些被人看不上的告令,換取一些散碎銀子。
香火錢的告令還是后來才壯著膽子去接的,好幾次差點把命都搭上。
時間流轉,人生際遇,何等奇妙。
抬頭看向高大的土地廟門,寧白峰大踏步的走進去,氣定神閑,堅定不移。
楓葉鎮的土地廟規模不小,比之濱海縣的城隍廟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因楓葉鎮地理位置特殊,且來到此處的商客旅人,文人士子極多,小小的土地廟配不上如此繁茂的的香火,后經禮部批文,特許土地廟擴建,這才有如今的這番景象。
土地廟沒有廟祝,雖說規格是上去了,但落腳的還是只有幾名居士,因此寧白峰來之前,土地公已經給居士打過招呼,所以在寧白峰踏進廟門之后,特地留在殿前等候的居士就立即迎上來,領著這位土地公口中的貴客,沿途欣賞土地廟里那些文人士子留下的墨跡。
最后才來到一處幽靜的廟后廂房,居士告訴寧白峰,這里是土地吩咐用來給他歇息之處。
至此,折騰一宿的寧白峰這才得以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