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大了些,英文都快需要用放大鏡找了。
隨著楊鑄的點頭示意,帶著白手套的工作人員緩緩將書打開,直接跳過了目錄和序言,讓屏幕前的觀眾們看到了這本書的真容。
………………
展現在觀眾面前的,與其說是本書,不如說是本攝影集,
然而令大家眼前一亮的是,頁面的左側一頁通體用黑色作為底版顏色,連照片都是黑白的;右側一頁則是以紅色作為底版,照片則是彩色的;兩種顏色對沖之下,整本書顯得肅穆而沉重。
鏡頭移到左側代表黑鏡頭的一頁,上面大大地展示著一張標題為《禿鷲》的照片,;
照片里,一個年僅三四歲,瘦的只剩下骨頭的黑人兒童,半趴半蹲在荒脊而干涸的土地上,躬下自己略顯畸形的蘿卜頭腦袋,虛弱而絕望地刨找著土里的草籽,而離他不到5米處,一頭雄壯的禿鷲落在地上,定定地看著這名兒童,仿佛在等他死去,等著享用一場大餐。
“照片拍于2001年,在美利堅十余年的武裝干涉下,蘇丹數百個民族間的沖突,已經演變成一個誰也無法解決的問題,原本美麗富足的蘇丹,在經過十數年的戰火洗禮,已經滿地荒蕪,白骨皚皚,無數被極度饑餓困擾的兒童,即將成為禿鷲們的下一場盛宴?!?
看著照片里那已經不能被稱作人形的孩子,奧普拉從未想過一張照片就有如此的視覺震撼力,強自忍住腺體分泌的淚水,她尚未仔細琢磨這段配圖文字的影射意味,工作人員則直接把紅鏡頭的一頁對準了鏡頭。
出乎意料,這組名為《食物》紅鏡頭照片卻顯得非常普通,
鏡頭里,一名身材肥胖的美利堅大媽從一家食品店門口操起垃圾桶,往她身后的垃圾車上倒去,滿滿一桶因為不新鮮而被浪費的面包和肉類被堆在了如小山般的“過期食品”上。
“據調查統計,自2001年2007年,美利堅平均每人每日丟棄的食物達1.5kg,這里面80都是他們前一天購買的食物和肉類,而丟棄的理由則很簡單——不夠新鮮!”
原本,這種類似的照片觀眾們都見過了無數了,沒有人會把它當回事,但是當它和旁邊的“禿鷲”一對比,那種難以言喻的諷刺感和罪惡感由此滋生,在反思自己不該浪費食物的同時,竟然又產生了“美國一邊在別的國家大肆吸血,一邊卻又在國內揮霍無度”的荒謬聯想。
………………
黑鏡頭2:《眼睛》
滿是建筑砂礫的小坑被刨開,露出里面一個僅有一兩歲孩子的尸體,尸體的其余部分被掩埋,僅僅只有頭部在外面,這個原本精致得仿佛洋娃娃的臉龐上,一雙懵懂而無辜的眼睛盯著鏡頭,睜的老大,仿佛是在對著鏡頭前的人質問:“為什么?”
“照片拍攝于2004年,就在這一天,美軍用坦克炮擊了大馬士革的一處平民區,造成了27人死亡,3人受傷,照片中的孩子被掩埋在炮彈掀起的砂礫中,最終窒息而死,而原本她的身上,壓著拼死保護她的母親的尸體?!?
紅鏡頭2:《少年》
照片里,幾個美利堅中學生正往躺在公園椅子上的流浪漢身上丟鞭炮,老年流浪漢驚恐而無力地死死護住自己的臉部,而幾個中學生臉上則露出暴戾而滿足的表情。
“照片拍攝于2005年,不僅僅是林肯公園,這種事情在美利堅各地都在不時發生;事實上,因為精神信仰的缺失,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把虐殺小動物和襲擊流浪漢作為他們的發泄方式?!?
………………
黑鏡頭3:“半厘米”
一輛破舊的巴士車塞滿了人,里面全是兒童和婦女,座位上,一名年約六七歲的男孩伸出雙手,與玻璃外的一雙大手合掌而抵;男孩的紅紅雙眼流著淚死死盯著窗外,滿是不甘與不舍,而死死咬住的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