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周老太爺種人參就是這么做,用豆餅追肥,掙錢不少。
可后來有了公社,參地成了公有的,怎么種植得聽領(lǐng)導安排。再說公社那時候黃豆都是要上交出口的,哪里還有剩余的留著給人參追肥啊?
所以周家這傳了幾代的辦法也就沒有用武之地。如今周安和一聽有地方種地了,就想起來這件事,只覺得這簡直是一舉數(shù)得的好事情。
“哎呦,你們快聽聽,這些咱家哪懂啊?這要不是過來跟你妹妹妹夫說,咱上哪兒知道這些去?”韓老太太一聽,高興的拍著大腿笑道。
韓家以前是開鏢局的,后來才到了東崗,到這邊主要也是替大參戶看守參園,對于種植人參這方面,自然比不上周家那么經(jīng)驗豐富。
就像這個豆餅追肥的訣竅,韓家人真的不知道,韓老太太以前都沒聽說過。
“今晚上沒白來啊,又學了一招兒。這樣,就照著你們說的,咱多種黃豆、土豆和地瓜。
這幾天你們費點兒心幫忙張羅張羅,多買點兒土豆和地瓜栽子還有黃豆種子。
預備好了,咱趕著五一放假那幾天,一起上山去,大家伙兒都動手種地,爭取早點兒干完。”
韓老太太這么安排,主要是五一學生們都放三天假,正好可以讓這些孩子們都上山去幫忙。
三天的工夫總能搶出大半來,剩下的再慢慢干也就是了。
韓老太太這么安排挺合理,大家也沒別的意見,這件事就定了下來。
“安和啊,我這有點兒錢你拿著,多去淘澄點兒種子,咱要種這么多地呢,種子少了不夠,那些地白白浪費了可惜。”
既然說了是兩家合伙,自然不好都讓周安和掏錢買種子。
周安和哪好收丈母娘給的錢啊?“媽,不用,我分家的時候分了不少豆子,挑一挑當豆種就挺好,不夠的再去淘澄。
土豆不值錢,地瓜更容易,我表哥家不是住在大房子那邊么?那頭都種地瓜,過幾天我去拔一些地瓜苗就行了。
您可別給錢,這些年家里沒少照顧我,處處都想著我照顧我,這點兒東西還得給錢,您讓我這臉往哪兒擱?”周安和笑著拒絕了韓老太太。
姑爺都這么說了,韓老太太也不好硬塞,以后有機會在其他地方補上就是了。
“得,那你這么說,我就先收著了。哎呀,時候不早,你們這忙一天也夠累的,那就這樣吧,趕緊歇著。”
事情已經(jīng)說完,時候也不早了,于是韓老太太領(lǐng)著兒媳婦趕緊走了。
八零鮮妻有點甜